老人常喝茶,容易招惹上3种病?医生提醒:喝茶也不能随便喝
发布时间:2025-10-26 09:05 浏览量:1
►
本文153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爸最近咋老胃疼?不会又是你泡那茶太浓了吧?”
“他就爱喝那个普洱,一天三四大杯,我说了他也不听。”
在某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刚给一位老人做完胃镜,诊断结果是胃黏膜糜烂。家属一脸懵,老人也满脸委屈。
“我不就是喝点茶嘛,还能喝出病来?”
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喝茶不是养生的吗?怎么喝着喝着还喝出问题了?
其实,喝茶本身没错,错在不会喝。
第一种:胃病
很多老年人空腹喝茶,尤其浓茶,容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长此以往,胃黏膜会受损,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过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浓茶超过5次的老年人,胃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2.3倍。而且老年人本身胃功能就减弱,再刺激一下,问题就来了。
第二种:贫血
绿茶、普洱、铁观音……不少茶叶中都含有鞣酸,这种物质容易和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
时间久了,铁摄入不足,就可能发展为缺铁性贫血。疾控中心曾在一项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中指出,部分长期饮茶的老年女性,体内铁储备明显低于不饮茶人群。
第三种:骨质疏松
老年人本身钙流失加剧,而有些人喝茶太多、太浓,茶碱摄入过量,会增加钙的排出。
另外,茶叶中的草酸也会影响钙的吸收,长期以往,骨密度下降,摔一跤就骨折。
一项发表于《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的研究显示,每天饮茶≥3杯、茶龄≥10年者,骨密度异常概率增加了34.7%。
就像药一样,再好的东西,用错了也会出事。
比如:
空腹喝茶,茶碱刺激胃酸分泌
睡前喝茶,影响睡眠质量
饭后立刻喝茶,妨碍营养吸收
喝太浓的茶,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尤其是老年人,身体代谢慢,器官功能下降,对茶叶中的咖啡因、鞣酸、茶碱更敏感,更容易出现不适反应。
1. 胃不好的人:如患有胃炎、胃溃疡,建议避免浓茶和空腹饮茶。可选温和型的绿茶或白茶,且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
2. 贫血患者: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不要在吃饭时或饭后立刻喝茶,尤其是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女性老人。
3. 骨质疏松患者:这类人群应控制茶量,避免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建议适当补钙,并减少草酸含量高的茶类摄入。
4.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浓茶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尤其是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较高,容易诱发心悸、焦虑等症状。
1. 选对茶种
老年人更适合喝发酵程度较高、刺激性较小的茶,如熟普洱、陈年白茶、红茶等。
这些茶茶碱含量低,对胃刺激小,还能起到一定的暖胃、助消化作用。
2. 控制浓度
一壶茶冲三四遍,茶色清淡即可。不要泡太浓,更不能反复煮茶。茶叶中的鞣酸、咖啡因会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释放过多。
3. 注意时间
喝茶最好选在上午9点到下午4点之间。避免空腹、饭后立刻或睡前饮茶。
4. 控制饮量
成年人每日茶水摄入量不超过1500毫升为宜,老年人可酌情减少,以身体舒适为准。
很多老人把茶当“药”,什么病都靠它“调”。但医生强调:喝茶不是万能灵药,更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喝茶讲究“度”,过犹不及。如果已经出现了胃不舒服、睡眠变差、脸色发黄、体力下降等问题,那就要警惕,是不是茶喝过了头?
毕竟,最好的养生,是科学,不是执念。
参考资料:
《茶叶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中华预防医学会,2022年
《老年人饮茶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