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老人盼补年金:拿最低工资的他们,为啥没资格?

发布时间:2025-10-26 20:52  浏览量:1

早退老人盼补年金:最低工资群体不该被政策落下

最近不少网友留言问:“为啥补买年金的政策,把早退的老人排除在外了?” 尤其是那些当年拿着最低工资、早早退出工作岗位的老人,他们退休工资本就不高,看着别人能享受年金福利,心里难免有落差。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聊聊这个话题,说说早退老人为啥难补买年金,以及背后的政策考量,也聊聊未来可能的方向。

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年金”,主要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属于养老保险体系里的“第二支柱”,和咱们常说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共同构成养老保障网。简单说,年金不是国家强制要求的,而是企业或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建立的,目的是给职工退休后多一份收入补充。

那为啥早退老人难享受到年金补买呢?先说说历史原因。企业年金制度是2004年才正式建立的,职业年金则是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才推行的。很多早退老人都是在这两个制度建立前就退了休,当时压根就没有年金这个政策,自然没法参保缴费。年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没有缴费记录,后续补买就缺乏政策依据,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再说说资金来源的问题。年金的缴费通常是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年金的单位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不超过4%;职业年金则是单位缴8%,个人缴4%。对于已经退休的早退人员来说,他们已经不再为单位创造价值,单位没有义务再为其缴纳年金费用;而这些老人本身退休工资偏低,让他们自己承担全部补缴费用,经济压力也很大,很多人根本负担不起。

还有制度设计的初衷。年金制度本质上是激励职工长期稳定就业、为企业或单位持续贡献的补充福利。当年那些拿着最低工资、早早退休的老人,不少是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失业等客观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非主动选择早退。但从制度层面来说,年金的参保对象是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不在参保范围内,这是全国统一的规则,不是针对某一个群体的“歧视”。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当年最苦,工资最低,现在养老压力最大,不该被落下啊?” 这话确实在理。那些早年拿着最低工资、经历过下岗潮的早退老人,年轻时为社会发展付出了不少,现在退休工资大多只够维持基本生活,确实需要更多的养老保障支持。但咱们得客观看待,年金补买不是简单“一刀切”就能解决的,背后涉及的问题很复杂。

首先是公平性问题。如果给这部分早退老人补买年金,那其他没有年金的退休人员会不会有意见?比如那些一直在民营企业工作、企业从未建立年金制度的退休职工,他们同样拿着不高的退休工资,是不是也该享受补买政策?一旦开了口子,如何界定补买范围、补买标准,很容易引发新的公平性争议。

其次是财政和企业负担问题。如果由财政兜底给早退老人补买年金,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面临不小的支付压力,再加上年金补买的庞大开支,财政很难承受;如果让原单位承担,很多当年改制、破产的企业早已不存在,或者经营困难,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费用。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灰心,国家其实一直关注着这部分群体的养老问题,并没有把他们忘了。虽然年金补买暂时难以实现,但通过其他方式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

比如近年来国家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而且调整时会向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适当倾斜,很多早退老人已经连续多年享受到养老金上涨的福利,退休工资逐年提高。就拿2025年来说,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2%,这部分增长对于低收入的早退老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另外,针对困难退休人员,国家还有完善的社会救助政策。如果早退老人退休工资过低,家庭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福利,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还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推进。国家鼓励退休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或商业养老保险,通过市场化方式增加养老收入。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早退老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补充养老的选择。

其实,年金补买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在制度规则和特殊群体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未来随着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或许会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探索建立针对早退低收入群体的养老补贴制度,不局限于年金补买,而是根据其缴费年限、退休工资水平等因素,给予专项补贴;或者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金的倾斜力度,让这部分老人能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在这里也想跟早退老人们说句心里话:年金补买虽然暂时难以实现,但国家对大家的关怀一直都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保障政策会越来越完善,大家的晚年生活一定会越来越有保障。如果生活确实困难,一定要主动向社区、街道或民政部门反映,符合条件的救助政策一定要及时申请,不要不好意思。

同时也想呼吁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关注早退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在政策设计时多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养老保障调研,收集大家的合理诉求,结合财政承受能力和制度公平性,探索更具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毕竟,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最后想说,养老保障问题复杂多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年金补买之所以难以覆盖早退老人,背后有制度设计、资金来源、公平性等多方面的考量,不是不想补,而是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相信随着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咱们也不用过度焦虑,相信国家会出台更多惠民政策,让包括早退老人在内的所有退休人员,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安安稳稳过好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