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嫔娘娘苟了一辈子,终于苟成了太后 大家都说她是扮猪吃老虎,
发布时间:2025-10-27 12:21 浏览量:1
**太后只想退休**
许嫔娘娘苟了一辈子,终于苟成了太后。
大家都说她是扮猪吃老虎,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打从一开始,就只想退休。
1\.
日上三竿,皇后娘娘在侧殿喝了三盏茶,终于等不住了。
她拉住芳嬷嬷的袖子,「嬷嬷,若是太后醒了,麻烦您派个小太监通传一声,就说我有要事,求母后指点。」
皇后娘娘贵人事忙,来去匆匆。
芳嬷嬷掂了掂袖子里的沉甸甸的荷包,抿了抿嘴,转头去了正殿。
太后许善存略翻了翻身,有要醒的意思了。
桂嬷嬷挥挥手,宫女玉叶一福,转身去了小厨房端早膳。
昨夜,太后娘娘入睡前点了,早上要吃点猪肉冬笋荠菜馅的小馄饨,小厨房早备上了,就等太后娘娘醒了就下出来。
太后娘娘自做嫔位起,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倒是熬到了最后,谁不赞一句有福气。
2\.
太后许善存今年四十五了,是武陵郡王的嫡孙女。
武陵郡王早些年战功赫赫,却不把持兵权,封了爵位就在家里修院子种花;武陵世子做了几年文官,能力平平,索性闲云野鹤,在家安享太平。
一家子都喜欢闲散,养出来的姑娘也是一样不紧不慢不着急的性子。
大夏朝的女子多是十六成婚,许善存十五岁那年,已经定了亲的小将军征战沙场,马革裹尸。
许家就这一个闺女,不想让闺女守望门寡,一家跑到蜀中散心。
少不入蜀对许家不适用,这一家子本来就是闲云野鹤,在蜀中算是相得益彰,巴适得很。
眼瞅着未婚夫都死四年了,许姑娘已经拖成十九岁的老姑娘了,武陵郡王一家这才回了京。
京里的姑娘十九岁的两个孩子都有了,实在不好说人家。
老王妃筹谋半年,左瞧右看,实在没有合适的,只能亲自带着孙女进了宫,让自己少时的手帕交、如今的太后娘娘给筹谋个亲事。
十九岁的姑娘,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许姑娘在先太后宫里恰巧遇上了请安的先皇,一眼就被看中了,封了嫔位留在宫里。
3\.
许嫔娘娘长得的确漂亮,可在三千佳丽里,她美得并不突出。
长相中不溜,家世中不溜,位份中不溜,就连生子也是中不溜。
十七皇子,听这排名,就是荣宠不靠前。
可当时后宫倾轧严重,诸王夺嫡激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东风压倒西风,北风又压倒东风,最后继位的竟然是一直默默苟在一边的太后母子。
大家都说,许妃娘娘是扮猪吃老虎。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美。
4\.
太阳都快照到头顶了,被大家背后揣测高深莫测的许太后才一脸懵地转醒。
要不是饿了,她是真的不想起床。
从加班猝死穿越到这个时代,许善存就感觉自己睡不够似的。
投胎要是有分类,有的是饿死鬼,有的是穷鬼,她是困死鬼。
好在原身的许姑娘,也是个惫懒性子。
一穿来,她就进了宫,战战兢兢侍了寝,生怕被人发现壳子里换了人。
她只能装不舒服躺着,少见人。
结果,统治阶级的生活太舒服了。
躺着真可以不下床,一躺她就睡过去了。
天天除了吃就是睡,把自己的气血养得足足的。
5\.
她现在住的慈宁宫大是大,论清静,不如以前做妃嫔时候住的春晖宫。
那时候,她初入宫,皇后娘娘身子不好,是高贵妃执掌宫务。
高贵妃有宠爱没家世,看她有太后的关系,怕她再入了皇上的眼,直接给她分了个最偏的春晖宫。
现在想想,高贵妃真是多虑了。
她也就前两日侍了寝,得了些赏赐,然后先皇稀罕劲就过去了。
恰好这时,西域又送来了容美人,那可是个绝代佳人,不仅美还能歌善舞。
皇上转头把她抛在脑后了,天天住在容美人的邀月楼。
太后娘娘倒是念在她祖母的情分上叫她去了几次,赏赐了许多东西。
不过太后身子这时候已经不太好了,不怎么见人,见了她几回,给后宫传递出她有人罩着的信号,也就不撑着病体宣她了。
春晖宫门庭冷落。
6\.
七日之后,许善存第一回参加后宫例会。
自她来了宫里,就龟缩在自己的春晖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千金小姐还大家闺秀。
自己的陪嫁丫鬟芳兰和碧兰除了提膳轻易也不出门。
好在她这处离御膳房就隔了个过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腿勤快点、嘴甜点、手头再大方点,就短不了她们的吃喝。
一开始,春晖宫的管事姑姑还想劝她去御花园转转,那里遇到陛下的概率大。
远的不说,高贵妃就是在御花园一舞得了盛宠,一步步从宫女成了贵妃。
管事姑姑白费了许多吐沫星子,许善存只会嗯嗯嗯,转头就接着睡了。
碰到这么没上进心的主子,管事姑姑也没脾气。
索性她还有一年多就能出宫了,也没什么上进心,跟着不得宠的主子,无非就是少挣点打赏,但也省心。
7\.
许善存只想关起门来过她自己的小日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她不爱往皇上身边凑。
皇上身边人太多了,她一个 i 人,上辈子上班把她的沟通欲都耗尽了。
她可没幻想自己是什么宫斗冠军,她在现代也就是个普通打工人,没本事在管理岗位叱咤风云。
人家都是在封建社会里把规矩吃透了的古人,在世家见惯内宅厮杀的豪门贵女,宫斗手拿把掐,弄死她是传统艺能,她没什么胜算。
能苟活着就可以了。
她不是天崩开局,能投胎到家庭美满的千金小姐已经烧高香了。
要是投身到奴隶、宫女、通房身上,人权都没有。
她现在这样,只要不作死、不冒头,应该能苟到寿终正寝。
8\.
皇上不来,许善存在春晖宫里那株巨大的银杏树下搭了个摇椅,一摇晃就是一下午。
如今一场秋雨一场寒,下雨的时候,她的摇椅就放在廊下,一杯热茶配雨打芭蕉,好不自在。
秋雨连绵,秋乏渐起,她回了暖融融的暖阁里,茶杯下压了一首小诗。
清寒漠漠透窗纱,坐对空庭雨脚斜。
碎玉声声敲石阶,浮烟缕缕绕茶花。
蕉心犹卷三更露,苔色新添一抹霞。
莫道秋深无客至,檐波澹澹自烹茶。
9\.
要不是后宫也要开例会搞团建,不去也一样会影响她的退休待遇,她能在宫里苟一辈子。
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
第一次问安是一场明摆着的鸿门宴。
主要是敲打敲打得宠的妃嫔。
皇后娘娘身子不好,听说落了胎后就一直缠绵病榻。
现在每五日一次的去皇后处问安改成了每十五日到高贵妃宫中听训。
高贵妃磨刀霍霍,准备收拾一下容婕妤和她这两个新来的。
主要是收拾容婕妤。
皇上刚颁了圣旨,容美人升成婕妤了。相比之下,只得了赏赐的许嫔就很不够看了。
许善存战战兢兢去了,不敢穿得鲜艳,一身紫色的衣裙平平无奇,妆也往显老了化。
结果发现多余了,她就是好好打扮,也不属于显眼的。
宫里的环肥燕瘦,绝色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她一早就爬起来,走了一炷香才到了高贵妃宫里。
以高贵妃为首的几位高位娘娘对她虎视眈眈,吹毛求疵。
从衣服到首饰狠狠取笑了她一通,看她呆呆愣愣不接茬,就不搭理她了。
皇上新鲜劲过去了,这位没什么宠,她们自然不必浪费口舌。
今天的主角容婕妤一直没来。
高贵妃的茶添了又添,添到她坐不住了,御前的公公才来了,说皇上有旨,容婕妤身子虚弱,往后都不必来请安。
小公公一走,高贵妃的茶盏就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许善存吓了个激灵,更鹌鹑了。
高贵妃没心思训话,例会早早结束。
许善存贴着墙角出了殿门,溜得飞快。
不行了,太吓人了,这得赶紧回去补一觉,压压惊。
10\.
许善存一连补了七天觉,才感觉自己缓过劲来。
这七天发生了许多大事。
高贵妃气势汹汹去了邀月楼,容婕妤挨了两个耳光跳了湖。
高贵妃从贵妃贬为贵嫔禁足三月,宫务交还皇后,容婕妤连升三级,也成了贵嫔。
高贵嫔和容贵嫔在之后的岁月里斗得死去活来。
现在这两人成了太妃,也还是不对付。
天天乌眼鸡一样,一见面就恨不得活吃了对方。
许善存成了太后,特意交代把两个人分在一处。
两个人天天吵架,引得一众太妃们嗑着瓜子围观。
皇上几次来问安都被吵得受不了了,忍不住想把两个人分开住,都被许善存压了下来。
「孩子没了,两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盼头,死对头再没了,这两人活着还有什么劲?
她们俩现在都盼着比对方活得长,也算有个盼头。
你看看周围嗑瓜子那些,当初你登基了,她们一个个丧眉搭眼的,现在看得多带劲。」
11\.
宫里的女人,二十出头时候,比的是宠爱,二十岁以后,比的就是子嗣。
她命好,儿子不仅养大了,还成了皇帝。
许善存刚入宫那四五年,宫里怀三个孩子就能生下来一个,宫斗得太狠了!
天天不是死孩子就是死嫔妃。
尤其是地位低的官女子、答应,每个月都有挂的。
吓得她疯狂补觉。
许善存入宫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带了瓶避孕丸,每次侍寝前都来上一颗,一瓶子六十颗,五年过去,一瓶子都没见底。
皇上好色,后宫佳丽没有三千,但三百不止。
从登基以来,他从三年一选秀发展到一年一选秀,平时还老跑江南去猎艳,宫外的孩子都一堆。
宫里的美人层出不穷,挂了一波儿又补一波儿,每年都是大型修罗场。
好在她不怎么受宠,位分又高,住得还偏远,只要不怀孕,没人针对她。
12\.
入宫第五年,许善存停了药,找机会怀了孩子。
她不想生养,但为了自己的养老质量,必须养一个。
因为以后皇上挂了,有孩子的能随子出宫荣养,本朝还有公主接太妃到公主府荣养的先例,这意味着只要养出孩子就有机会出宫养老。
她看见前朝的太妃几十个人挤在寿康宫的正殿侧殿偏殿后殿里,那生活品质,就不能好了。
皇上比她大十七岁,身体被美色倒腾得已经有点虚了,先挂是必然的,她不能不为以后打算。
当时宫里已经有十七个皇子,三十二个公主了。
宫斗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夺嫡。
十几个皇子一起卷,养住孩子的妃嫔都默契地不打胎了,免得被反噬,殃及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时机正好。
她精心调理了半年身子,好好打扮了一番,去给皇上嘘寒问暖,顺利承宠了三次,就怀上了身孕。
当时跟她一起怀孕的,还有柳贵妃、丽美人和三个低位的妃嫔。
分别生出了三十三公主、三十四公主,十七皇子、十八皇子和三十五公主。
她浑水摸鱼,这才把孩子平安生下来,养住了。
小十七的名字是跟这一批一起下发的,圣上赐名萧璘,她觉得有点拗口,一直就叫他十七。
老人家说了,贱名好养活,十七就很不错。
正赶上上一任贤妃家里倒台,被斗倒了,她哥哥又去了蜀中任职,在圣上面前还算得用,腾出的妃位,被她补上了。
13\.
升妃位分宫的时候,她求了皇后,还是住在偏远的春晖宫。
那就她自己住,清净。
其他近一些的宫里,一个宫住七八位嫔妃的情况比比皆是,两个答应住一间屋子的情况都有。
离得太近了,下黑手看都看不过来。
这些年,她没什么别的事干,就老老实实苟着养孩子。
皇上成年累月不来一趟,她把正殿东间空出来留着接驾,孩子直接就跟着自己住西间。
西间用屏风一隔两半,冬天住屏风里的暖阁,夏天收了屏风,睡外面的床。
她自己搂着孩子睡,奶娘睡小榻。
她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外人,虽然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但孩子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放心。
好在十七皇子从小就壮实,吃嘛嘛香。
但她一直给孩子报病,基本没带他出席过宫宴。
春晖宫大,里里外外就住她一家,殿前一颗大银杏,一个小池子她下了不少鱼苗,自己养着,又吃又玩,后殿种了柳树,夏天蝉鸣不停,她带了粘杆,一晚上能抓几十只。
升了妃位以后,她有了自己的小厨房,不用像以前一样,想吃什么还要去御膳房打点打点。
她知道孩子要去看更大的世界,可现在就这条件,小十七只能看四四方方的围墙。
但比起宫里的其他孩子,他已经足够幸运,有一个还算快乐的童年。
其他皇子五岁就要开蒙了,柳贵妃为了刷孩子是神童的人设,六皇子甚至四岁就上了学堂,听说第一天还尿裤子了。
她愣是给拖到了八岁。
十七皇子打小聪明,一点就透,许善存没教他四书五经,就教了点诗词歌赋。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许善存是实用主义教育,她给孩子的定位就是做个富贵贤王,等新皇登基,他再上去抱大腿。
上面还有十六个哥哥呢,皇后柳贵妃德妃淑妃容妃个个都有儿子,轮不上他这个小十七。
左右他当不成皇帝,就看点地方志、史书之类的,当有趣的故事看就行,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宫里的情况,她也没有瞒着小十七,她养住他不容易,他要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一不小心行差踏错,就从空里踩进地府,他心里要有防范。
好在,十七八岁就会藏拙了。
开蒙以后,他在学堂就一直中游偏下,天天就是浑水摸鱼,这点他继承了自己母妃的天赋,摸得特别滋润。
其他皇子一看,这小弟弟资质平平,开蒙又晚,天天就是瞎淘气,身子还不好,母妃位分高又不得宠,绝对不是什么竞争对手,天然刷兄友弟恭的好材料啊,所以小十七在上书房过得还算舒服。
就这,许善存还时不时给他请病假,一请就是七八天,太傅们也不敢太强逼他读书,反正皇子读好了也不能去考状元。
惟愿儿孙鲁且愚,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就是许善存的真实写照。
14\.
小十七十三岁的时候,皇上的身子开始不太好了,年满十八的皇子可以入朝听政。
当时前十三位皇子都已经年满十六,组成了五支夺嫡的强劲方阵,后宫前朝党派林立,党同伐异,朝堂上天天都有人被弹劾。
皇上连着废了两任太子,剩下的皇子也蠢蠢欲动。
原本十五岁就可以就藩,后妃们各出花样让皇子们留在京城,毕竟皇上看起来一时半会还不会龙驭宾天。
留在京里还能多得父皇点宠爱,也可以拉拢京中的人脉,说不定有机会登上大位,若是远离权力中心,指定没有一点机会。
许善存没这么想过,她想让儿子早点就藩。
她在宫里苟了二十年了。从十九岁苟到三十九岁,皇后换了三任,贵妃死了两个,四个妃位换了九个人,就她一步没挪,没升没降没存在感。
她总结了自己多年苟住的经验,主要就是三不原则,不能嘚瑟、不能出头、不能贪心。
最重要就是不能贪心。
她跟小十七说,「你身为皇子,已经享尽世间富贵,不要贪图大位,登高跌重,不如安安分分做个富贵贤王。
你走吧,走得远远的,娘一辈子谨小慎微,才护着你长大,可娘能力有限,出了这春晖宫,朝堂之上,娘无能为力。
你舅舅在蜀中就任,若是可以,我会求旨让你在那做个自在安逸的王爷。」
小十七眼睛里有泪光闪烁,他如同少时一样把头伏在母亲膝上,半晌,许善存听见他小声哽咽的声音,「我在蜀中等着母亲来颐养天年。」
小十七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十岁那年就搬去了皇子所。只不过他「体弱多病」,在书房也没什么存在感,皇子所怕担责任,对许善存接孩子回宫中教养,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把一个从小没有离开自己身边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她万分舍不得。
可舍不得也要做。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趋向于融合,只有一种爱趋向于分离,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现在到了她松开手中线的时候,她的孩子即将飞离樊笼,自由翱翔。
15\.
小十七年满十五岁,生日都没过,许善存去求了皇上,让他早点就藩。
她已经三十九岁了,早已没什么宠爱,一年不过是在节日之时能见到皇帝。
可她默默无闻,也没人给她使绊子。
皇上见多了求孩子留在身边的妃嫔,乍来一个求就藩的,还有些惊讶。
「有想去的封地吗?」
「臣妾在蜀中过了几年,风景秀丽,若是能去那里就好了。」
蜀地虽富饶,不如江浙,屯兵也不多,选这里,无非就是想做个闲王。
皇上允了。
过完生日,小十七就带着皇上安排的幕僚去了蜀中。
武陵郡王老当益壮,老王妃身子也不错,一大家子跟着重外孙一起去了蜀中。
16\.
京里许家人就剩下许善存孤零零一个。
原本老王妃和她母亲还不想走,想留在京里跟许善存有个照应。
许善存没同意,京城里风云变幻,留下这些老弱妇孺,只会平添掣肘。
一家子都走了,也让诸位皇子看看,蜀王没有夺嫡之心。
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差,诸位皇子依附母家,各有兵权在手,御林军和京中禁军分别有人马依附太子、三皇子和五皇子。
许善存怕哪日宫变,家里这帮老勋贵诰命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大家都走了,她才安心。
她一个色衰无宠的老妃,在哪儿不能躲一躲,没听说杀不受宠的后妃的。
老王妃临走前来了一趟,说御膳房外的景运门她有个侄孙儿当差,若是哪一日有事,就换身膳房差役衣服去找他,他会安置好许善存。
17\.
碧云在膳房有个相好的管事柳娘子,给了碧云几身旧衣服。
许善存和碧兰、芳兰一人一套,破虽然是破点,但合身得很。
再画个不显眼的妆,跟御膳房的差役没什么差别。
许善存给了柳娘子一百两,让她在膳房不常用的杂物间找了间带锁的空房子,放了枕头被褥和几件换洗衣服。
宫里的首饰珠宝她不敢带,她和碧兰、芳兰就把赏人的金叶子藏在厨娘的衣服夹层里,省着点花,做个平头老百姓一辈子都够了。
她没什么大本事,一辈子没冒头,但藏起来保命她擅长。
苟得久了,她看不到上层的繁华,但看得到底下的暗潮汹涌。
连她这里这么偏僻的地方,巡逻的侍卫都出了生面孔,要说最近没有大事,那她是不信的。
18\.
夜里,宫里起了嘈杂之声,听动静,是勤政殿的方向有了异动,崇文门方向还传来厮杀。
她宫里的宫人已经乱作一团了,她让人吩咐,都藏起来别乱窜丢了命。
宫里静了,她换了衣服出了宫门直奔膳房。
柳娘子按约定已经藏在门后等着接应,她们跟着柳娘子一路藏到了那间堆杂物的小房间里。
许善存没敢直接去景运门,现在正是攻城略地的时候,要是不当心遇到叛军,死了也是白死。
还不如躲在膳房,不管是哪方赢了,人总要吃饭,不会把膳房的人杀干净了。
19\.
许善存在膳房躲了三天,吃了睡,睡了吃。
她把自己的一头长发剪了,娘娘需要盘发戴首饰,她早就嫌弃坠得慌。原本她带孩子,也没有留指甲,只是请安的时候戴护甲。
剪了头,插上木簪,再包上头发,穿上半旧的衣服,再给脸上涂黑点,眉毛粗点,更像个膳房的厨娘了。
三天后,宫里的厮杀声渐渐平复,一波人马来把膳房封了,让管事的清点了人数,安排下活计,让他们开火做饭。
宫变的时候,膳房的主管杂役跑了不少,被驻守景运门的统领放箭射死一大波,剩下的战战兢兢退回来。
新安排的大总管应该是太子的随侍,把剩下的人随机分了分。柳娘子原来就是负责煲汤的,她底下的几个仆妇没影了,正好用许善存她们填上。她们还负责熬汤,还要兼顾面案,包包子人数不够,她们三个就要去擀皮。
许善存会擀皮,没穿越前,她经常自己在家里包包子饺子,这会拾起手艺来,还比碧兰、芳兰熟练点。
没人怀疑这三个能干的厨娘的身份,因为大家都战战兢兢,连话也不敢多说。
20\.
连着干了两个月厨娘,太子倒了,被软禁的皇上重新掌握了朝政,宫里又是一波大清洗。
御膳房的主管被拖出去杀了,换了个人,是皇上身边的公公,柳娘子还是管汤汤水水的。
许善存偷偷回了宫里,没人问她去了哪儿,因为大家也是刚回来的。
听说太子的人马曾经过来搜过一回宫,但是现在太子已经自尽了,没人问当时她去哪儿了。
许善存还跟芳兰情景排练了一下,问就是在自己宫里躲得好。
她留了个心眼,没让碧兰跟着自己回宫,还让她在膳房里当她的刘娘子。
柳娘子补了两个灶上的小丫头,她们这一处,自成一派。
皇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许善存防备着还有后手,新老的权利交接还没完成,宫变不会只有这一次。
21\.
这一次宫变中,太子收拾了三皇子一党,七位皇子连着他们的母妃一起被杀了。
五皇子逃出京城,但这一派也损失惨重,被杀的七位皇子中有五皇子嫡亲的两个弟弟。
柳贵妃下线。
皇上重掌朝堂后,太子一党也被收拾了。
皇后被废,太子被鸩杀,皇上没他那么狠,跟他一派的皇子都圈禁了,母妃全进了冷宫。
淑妃下线。
皇上还发了诏书,痛骂这批儿子不忠不义,这意味着这些皇子以后也与大位无缘了。
后宫清理完了,又是一轮清理朝堂。
但是朝里还坚挺的就是五皇子一派,母妃是但是皇上没有立太子,反而经常责骂他。
皇上现在宠幸的是十二、十三两位皇子,他们的母妃是柔婕妤,小家碧玉,家世平平。
柔婕妤以火箭一样的速度,成了柔贵妃。
这些皇子身边又聚拢了一批人。
许善存还是老老实实、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回她直接称病了,连殿门都不出。
天天瘫在床上吃吃吃,现在光睡觉已经压不了惊了,必须要吃点东西,胃里满了心才不慌。
小十七没有消息传回来,她也没有消息传过去。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22\.
皇上第二轮病重,依然很突然。
这次许善存更有经验了,她现在觉都睡得轻,厨娘的衣服都放枕边。
一听着有嘈杂,她和芳兰就换上厨娘的衣服摸着后院进了膳房。
距离她出膳房才过了四个月,说句好笑的话,她在膳房的编制还在呢。
前几天,膳房还要汤房出两个擀皮的,柳娘子用灶上忙给推过去了。
十二、十三皇子直接伪造了诏书,要占个正统。
五皇子带人马冲进来,把十二、十三皇子杀了。这一次,他还吸取了之前太子的经验,直接围了勤政殿把皇上杀了。。
然后就一个宫一个宫搜,把生了皇子的妃嫔都抓了起来,关在勤政殿后院,逼皇子出来。
有几个妃嫔当场自尽了。
这些事都是她后来听说的,因为五皇子的侍从接管了膳房,她忙着煲汤呢。
膳房里的人这会也有经验了,一个也没敢跑,都在屋子里等做饭。
宫里的风声越来越近,连膳房都搜了两遍。
来搜膳房的还带了幅许善存以前的画像,画中的女子气质高贵,乌发如云、弱柳扶风,跟眼前这个擀皮擀得飞起的健壮仆妇判若两人。
膳房搜了三遍,老鼠洞都扒拉了,没有贤妃娘娘的踪迹,就再也没有人来了。许善存提起来的心放下来。
听说皇上临终前,送出一道密旨,要远在京城之外的蜀王调动陕甘两地的兵马进京勤王,斩杀反叛、继承大统。
所以五王爷才想起来许善存,好在她娘家京城里已经没人了。五王爷抓了半天,别说活人了,连个鸡毛都没找到,也就歇了心思。
23\.
蜀王攻进来,又用了两个月。
武陵郡王到底是老将,一个顶三。他镇守军中,统领蜀甘陕三地兵马,一个半月就打进京了。
攻城的时候费了点功夫,因为蜀王不能确定他娘是不是在五皇子手里,这才拉锯了半个月。
他娘现在包包子包得飞起,五皇子的人马都在城门口呢,汤汤水水不方便。
天天都是吃包子,膳房现在全员包包子。
等到蜀王得了五皇子没找到他娘的消息,连夜把城门轰了,进京宰了五王爷,当天就继位了。
后宫前朝又又又是一轮大清洗。
许善存没着急出膳房,现在局势太不明朗了。
她在膳房呆着,也给蜀王长长膳房的眼睛。
还有个原因,她最近胖了不少,这形象出去搞不好小十七也不一定认得出她来。
她偷偷在屋子里饿了一个月。
饿得抓心挠肝,看着自己又瘦回了以前的模样。
临出膳房前,让她抓着五皇子遗留的宫人下毒,她带着柳娘子把人捆了,回宫里换了衣服,这才带着芳兰和碧兰大摇大摆地去了新皇所在的清政殿。
24\.
小十七看见亲娘就跪下了。
他如今高了、也壮了。外公把他养得很好。
许善存泪一挂接着一挂,两个人抱着哭了一个时辰。
25\.
直到苟过了惊心动魄的夺嫡,许妃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苟到了太后之位。
这下子,更能躺平了。
如果说以前她躺平的理由是猥琐发育,那么现在的理由就是光明正大地要退休养老了。
太后不能再住春晖宫了,她恋恋不舍地搬到了慈宁宫,在宫里挖了个池子养锦鲤,殿后种了柳树沾知了。
屋前种了芭蕉听落雨,院中种了海棠等朝霞。
日子还是一天一天过。
摸鱼什么的,最爽了。
26\.
可日子过得不总是顺心,许善存发现,自己比以前忙多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太后比太妃操心多了。
好在儿子在宫外成了亲,皇后是蜀郡郡守的女儿,温柔贤淑。
若只是在蜀地做个王妃,最合适不过,只是如今成了皇后,家世就不太够了。
宫外大把的勋贵等着把闺女送进宫,在她们进宫之前,许善存只能先帮着皇后把持住后宫。
起码要先筛一遍,有争宠的小心思不打紧,起了害人之心就麻烦了。
先帝留下的孩子,清洗过一遍后十七以前的基本不剩了,以后的还剩了许多,如今都封了郡王位,在京中开府,防的就是他们割据一方。
但留在京里,保不齐他们有别的心思。尤其是别手伸太长,伸到宫里。
许善存费了两年心思,才把宫里梳理完了,把御膳房和太医院牢牢把在手里。
皇后已经熟悉了宫务,她赶紧把手里的事全交出去了。
这时候,皇上的三年孝期已过,宫里大选进了不少妃嫔。
许善存好容易熬成太后,实在是不想再奋斗一遍,她报了病,不许人来慈宁宫,宫里的大宴小宴都不参加。她那一堆儿媳妇,除了皇后每个月来一次,其他时候,她谁也不见。
清清静静在宫里养老比什么都强。
27\.
皇后娘娘再来的时候,许太后已经吃完早饭加晌饭了。皇后娘娘的一碗饮子孝敬得正是时候,她来是为一件事。
去岁在皇帝出巡,行宫里皇上兴过的崔姑娘,诞下个男孩。
皇后的意思,要不要派人把她们母子接进宫里养着。
许善存又抿了一口饮子,「让内务府按例办就是。」
皇后有些疑惑,但还是应下告退。
芳嬷嬷看了一眼柳嬷嬷,发现她还是雷打不动一张笑脸,暗叹,还是她道行深。
28\.
许太后这么安排,是有先例的。皇上出行,各地都有人接驾,行宫里临幸几个宫女,是惯例。
「皇后还是年轻,见得少了,还要历练几年。」许太后往小榻上一歪,心里叹了口气,「距离自己正式养老还是任重而道远。」」
远的不说,现在的柳嬷嬷,御膳房的大总管,就是先帝在莫名湖畔临幸的民女,柳桂芳。
她原来也是钱塘所出的姑娘,馥桂芳华,但也只得了一夕雨露。
行宫里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宿命。
她们身份低微,只能做皇上的露水情缘。
若是有幸行宫里生下孩子,孩子会接进宫养在高位妃嫔膝下,女子若是得宠有机会接进宫做个官女子,没有身孕,只能一辈子在行宫蹉跎了。
因为先皇的一句「回了京就来接她」,还因为算命先生说的她以后有大造化,柳嬷嬷不肯认命,到处打点,虽然还是进不了宫,也去了陛下秋日更常去的京郊明珠苑。
日等夜盼,终于等到先皇来了明珠苑,柳嬷嬷又找了个机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给皇上奉如意果子。
行宫向上进的不只有柳桂芳,奉茶宫女和上茶点的宫女排了一排,争奇斗艳。
柳嬷嬷的眼波都快涌出来了,也没勾得陛下看一眼,反而是上茶的丫头被皇上留了下来。
柳嬷嬷差点没泪洒当场。
好在她的如意果子得了先太后两句好评。
这才有机会进了御膳房,一干就是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她见多了在行宫里生了孩子的官女子在宫里没得消无声息。
她们的膳食吃得比她们这些膳房里普通宫人都差。
没人在乎她们的死活。
明珠别苑里的那个敬茶丫鬟,官女子银镯,进宫第二个月就掉井里淹死了。
她大着胆子去看过,那井口小得掉下去能卡住。
但是宫里说她是淹死的,就是淹死的。
她觉得银镯是替自己死的。
她有一点庆幸,但更多的是悲凉。
伤心完了,她认了命,左右自己出不了宫了,她善熬汤,就在膳房好好干吧。
她没想到自己的贵人命会应在太后上。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她成了御膳房的总管事,也算是大造化了。
29\.
皇后走了,太后又开始睡午觉。
睡醒了,太后换了身常服,在院子里踢毽子。
许太后一天的运动量都在下午。
原本是喜欢钓鱼的,可太医院劝太后,多运动运动对身体好。
许善存唯一喜欢的运动,就是睡觉。
可架不住太医院和皇帝儿子一直劝。
踢毽子她小时候拿手,如今又重新捡起来,踢得一天比一天好,能连踢八十个都不落地。
踢到快晚膳了,皇上身边的大太监来了,说皇上今晚要来陪太后用晚膳。
大雍朝孝道比天大,皇上事务繁忙,一个月也要个五六天来陪太后用晚膳。
其实大可不必。
许善存喜欢自己吃,愿意吃什么就让小厨房做点,自己摆在炕桌上吃点。
儿子来了,规矩多。
喜欢的菜,夹上三口就要换一道。
样式摆盘倒是好看,味道也不错,到底不如自己的小厨房合心意。
30\.
皇上这会来,也是有事说。
他跟皇后说的是同一件事。
他给许善存安排了个大活,行宫里新生的那个男孩,算起来应该是六皇子,他请太后养在慈宁宫里。
那女子他没安排,估计是不打算接进宫里了。
许善存一脸拒绝。她只想安心养老。
皇上从小就调皮,在宫里成天上房揭瓦。
她实在是不耐烦再养个小子。
可皇上也没法子。
他登基以后根基不稳,原本的正妃如今的皇后出身也平平。
为了稳定前朝,把更多权贵绑在自己船上,他一口气把李贵妃、陈德妃、吴荣妃、傅贤妃等一众权贵之女都接进了宫里。
皇后至今未生下嫡子,可德妃、贤妃都有儿子,一旦这些孩子长成,被母族把持朝政,他实在是怕先帝夺嫡的事再次发生。
他必须留下个孩子,但若将孩子放在皇后身边,实在太惹眼,很有可能保不住,最好是以尽孝的身份放在太后身边。
事关国本和自己后半生的养老,许善存没法不答应。
这个烫手的山芋,她必须要接下来。
她派人把侧殿收拾了一下,让芳兰去接孩子。
芳嬷嬷带了一道密旨,若是那孩子亲娘愿意隐姓埋名,再不见圣颜,可以用孩子奶娘的身份留在孩子身边。
许善存存了点善心,想全了母子之情,也存了点懒惰,有亲娘照顾,总比别人上心,她也可以省点心。
听说那姑娘跪着谢了来传懿旨的人,磕了许多头,只要不分开她和孩子,让她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许善存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
柳枝从亲娘成了六皇子的乳母,宫里的孩子本来就是乳母当亲娘,亲娘当爹,亲爹是领导。成了乳母还能自己养孩子,若是六皇子能平安长大,她也算是有造化。
31\.
许善存派了几个伺候过月子的嬷嬷宫人去给柳枝伺候月子,等出了月子,也别进京里来了。
她也想去行宫住住,省得天天儿子出去玩,留下屁股给她擦。
反正现在朝堂后宫都安定了,她走了,皇后也好历练历练。
32\.
许善存的跑路计划八字刚有了一撇,贵妃又来了。
贵妃李洗砚还送了一篮子罕见的荔枝来。
冲着荔枝,许善存见了她。
李贵妃兄长李将军最近在闽南清理倭寇有功,先皇在时,她家就是肱骨之臣,别说嫡出女儿没有嫁皇子,连庶出女儿都没嫁进皇家的。
当初皇上进京,正是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