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一开口就犯众怒,《再见爱人5》“专家”也能翻车?

发布时间:2025-10-30 09:42  浏览量:1

张春是《再见爱人5》节目组请来的炮灰吗?

节目开播两期,无论是节目弹幕还是官微评论区,网友都在同喊一个口号:张春,退出《再见爱人》!





确实,这种话很难不挨骂,尤其是出自“专家”之口

张春取代沈奕斐坐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时,就与观众的期待形成强烈落差。是她观点太犀利?视角太偏颇?还是,她说了太多人们不愿直面的真相?

其实,张春的处境可能不是她一个人的失败,而是观察室嘉宾们集体角色错位的缩影。仔细回想,从第一季的“治愈神作”到上一季的“集体情绪狂欢”,不知从何时起,《再见爱人》的观察室嘉宾,开始从复杂情感的解读者,渐变成了家庭是非的裁判官。

01

观众对张春的不满,直观体现在她的表达方式上。

弹幕里网友指责她“主观片面”“抢话”“说不到点上”“又菜又爱评”。

张春的发言往往跳过安抚性的铺垫,像一把锋利的刀,以尖锐观点破局,却是在拉偏架。

张春习惯于把女嘉宾置于受伤害的位置。比如她会强调何美延是远嫁,背井离乡没有家人支撑,还要接受“被养”的身份认定,而梁淞比她大11岁,却依然在情绪上要求很多,这不对等。

当观察室里的其他嘉宾都聚焦于邓莎养六条狗并没有征得丈夫同意时,张春则强调邓莎把狗视作亲骨肉却还得感激丈夫没有丢掉她的狗,这种心态足以证明明邓莎是婚姻中的弱势一方。

客观说,张春观点确实犀利,她是在启发大家关注婚姻中存在很多被习以为常观念所掩盖的痛点

比如她在邓莎的婚姻中看到,邓莎说话小心拘谨而她的丈夫则毫不顾忌地直抒己见,这显示出丈夫的上位者姿态。她提到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可能是被大多数人回避的,即使意识到有某些不对等,人们也倾向于解释为夫妻之间谁更爱谁多一点。

张春的本意可能是启发,但在大众传播场域里,这种不加修饰的尖锐,容易从“启发”滑向“冒犯”。大多观众更希望听到的建议是,怎么做可以改善和维持婚姻,而不是这种加剧矛盾,甚至掀翻婚姻的意见。

02

一直以来,《再见爱人》观察室嘉宾像一支分工明确的“诊断团队”,从理性分析、感性共情、理论升华到幽默解读,具有各自专业背景的嘉宾们带观众一起拆解婚姻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五季常青的胡彦斌是位优质陪看,在感性之上还有理性思考。他能共情冲突中的每一方,又善于将专家的学术观点转化为大众易懂的情感金句。更难得的是,他不会跟风随大遛。上一季当大家都偏向麦林谴责李行亮时,他共情了李行亮的不容易。

另一位深受观众好评的沈奕斐以社会学者的身份参与节目,她是温情的理论派,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夫妻问题的核心,却从不直接指责嘉宾,往往用温和的表达方式劝说

虽然,她本人曾表示:“如果只说丈夫的问题,内容会更容易传播,但如果提到女性也需要调整,则可能两边不讨好。”但她也不会直接批评“大男子主义”,而是表述为 “用正确观念控制对方,会忽略爱人本身” ,以此引导嘉宾自我反思。同时,她也能提出 “不要高估你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度” 这样犀利的观点,引发观众思考。

参加了三季节目的papi酱则承担了互联网嘴替的角色,犀利吐槽,自带幽默感,很擅长用生活化比喻描述众人所见,比如她把邓莎和丈夫的关系比作"老古董爸爸与青春期女儿”,强调他们的不同步。

到《再见爱人5》观察室有了结构性调整,嘉宾少了沈奕斐、黄执中,新加入了刘擎与张春。刘擎是政治学教授,张春是心理咨询师,所以观众很自觉地将他们两人对应在沈奕斐的位置上。

作为年长男性,刘擎的发言富于学养,也有温度,但不够感性与敏锐。本来这个缺位应该由张春补上,可张春很难与刘擎形成有效互动与承接,有时显得“话多且独白”。她也没有和其他嘉宾互动起来,总是开启一个新观点,需要别人礼貌性地接住。而她充满主观色彩的论断,又无法提供观众真正渴望的、超越纷争的理性分析,因此成了众矢之的

03

张春的争议,不能仅归责于她个人。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再见爱人》的观察室视角不自觉地趋向“下沉”。

有时候看着节目嘉宾饱受婚姻痛苦,观察室嘉宾却像是来猎奇八卦的,越聊越开心。

回想第一季,章贺与郭柯宇体面告别,那句“感谢你”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那时的观察室,核心功能是“共情”与“解读”。他们陪着观众一起落泪,一起思考,引导大众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即便婚姻走到尽头,依然努力挖掘其中的尊重与理解

然而,从张婉婷事件开始,观察室嘉宾逐渐从“理解复杂性”滑向“进行是非评判”,从“陪伴共情”滑向“标签化诊病”。上一季,黄执中对麦琳的愤怒、不屑、批评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作为一名观察员的范畴,很多时候都在输出个人情绪。

而这一季张春的处境,又是一次强烈地警示:观察室嘉宾必须严选。这种“严选”并非仅指专业背景,更在于其是否具备在公共语境下,将专业洞察转化为建设性、引导性语言的能力;能否在众声喧哗中守住理性与共情的平衡。

观众期待的是既有专业高度又能保持中立的“智慧朋友”,而非不断激起新矛盾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