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保温杯泡枸杞?小心喝出结石!这2个冲泡误区很多人中招
发布时间:2025-11-13 17:00 浏览量:1
63岁的陈叔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养生达人”,自从五年前退休,就把“保温杯里泡枸杞”当成了每日必修课。他的保温杯比手掌还大,每天天不亮就抓一把枸杞丢进去,用刚烧开的沸水焖着,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天下来连水带渣全喝光,说这样“营养一点都不浪费”。
前阵子陈叔总觉得腰隐隐作痛,一开始以为是晨练扭到了,贴了几贴膏药也没见好。直到上周半夜,他疼得直冒冷汗,蜷缩在地上起不来,家人赶紧送他去急诊。
检查结果出来是输尿管结石,最大的一颗有黄豆那么大,医生说再拖下去可能要手术。追问饮食时,陈叔提到自己常年用保温杯泡枸杞,医生当场指出:“你这结石,和你泡枸杞的方法脱不了干系。”
在很多人眼里,枸杞是“百搭养生王”,保温杯是“锁温神器”,两者搭配简直天作之合。可很少有人知道,这看似健康的搭配,要是方法不对,反而会给身体埋雷。
近年来因不当食用养生食材引发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长期用保温杯泡枸杞、红枣这类食材的人群,结石发生率比普通人高37%。很多人跟风养生,却连最基本的冲泡方法都没搞对,把补身体变成了伤身体。
第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用刚烧开的沸水长时间焖泡枸杞。像陈叔这样,抓一把枸杞用沸水焖一整天的大有人在,觉得温度越高、焖得越久,枸杞里的营养才能全出来。
可枸杞里的枸杞多糖、胡萝卜素这些营养成分,根本经不起高温折腾,开水一烫就容易被破坏,焖久了还会产生一些黏性物质,不仅没营养,喝起来还黏糊糊的。
第二个容易踩的坑,是“枸杞泡完必须吃干净”。很多人觉得枸杞渣里还有残留的营养,扔了可惜,每次都把泡软的枸杞全吃掉,甚至有人直接干嚼枸杞,一次能吃一小把。可枸杞性温,而且含糖量不低,每100克枸杞的糖分就有19克左右,比苹果还高。
中老年人本身代谢糖分的能力就下降,长期大量吃枸杞,多余的糖分不仅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还会升高尿液的酸碱度,给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除了这两个误区,保温杯的选择和清洁也藏着学问。很多人图便宜买劣质保温杯,内壁可能含有重金属,长期用来泡枸杞这类酸性食材,重金属容易溶出,对肝脏、肾脏都有损害。
还有人喝完枸杞水不及时清洗保温杯,杯壁上会残留枸杞的黏性物质,时间长了滋生细菌,下次再泡东西喝,就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喝完枸杞水后,最好用温水把保温杯涮干净,晾干后再盖盖子。
其实枸杞并不是不能吃,关键是找对方法。除了用温水冲泡,还可以把枸杞和小米一起熬粥,或者蒸米饭的时候撒一把,高温加热时间短,营养损失少,还更容易消化吸收。
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别单独泡枸杞,可以加点菊花、金银花,中和一下枸杞的温性;脾胃虚弱、容易拉肚子的人,最好在饭后喝枸杞水,避免空腹刺激肠胃。
养生从来不是跟风模仿,更不是盲目坚持。像“保温杯泡枸杞”这种流传很广的养生方法,背后藏着不少讲究,一旦方法错了,不仅没效果,还可能伤身体。
如果家里有老人常年用保温杯泡枸杞,不妨对照着看看有没有踩这些坑,及时调整冲泡方法。平时多提醒老人,养生讲究适度,不管什么好东西,过量、方法不对都可能变成“负担”。要是已经出现腰痛、尿频、尿痛这些症状,别硬扛着,赶紧去医院做个尿常规和B超,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琦.养生壶里的枸杞真的养生吗?[J].光明少年,2024,(10):56-57.
[2] 刘赛.枸杞,你吃对了吗[J].大众健康,2025,(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