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次强调: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躺着,冬天也别在这4个时间走路
发布时间:2025-11-14 17:14 浏览量:1
小区里的王大爷今年72岁,退休后每天雷打不动散步1小时,就算冬天也不例外。
可上个月初,他天没亮就揣着保温杯出门,刚走20分钟就头晕眼花,幸好被晨练的邻居扶住,送回家后量血压竟飙到180!
后来社区医生上门回访,直劝他:“70岁后冬天锻炼得讲门道,有些时间宁可在家躺着,也别瞎出门走!”
一
为啥冬天散步反而容易伤身?
老年人身体不比年轻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调节能力差,血管弹性也跟着减弱。
冬天低温一刺激,血管就像被冻住的水管似的收缩变窄,血压容易突然升高,心脏负担一下子就重了。
再加上骨骼和肌肉在冷天里韧性下降、弹性变差,稍微活动不当就容易拉伤或摔倒,风险比收益还大。
二
这4个时间点,再想锻炼也得忍住,王大爷就差点在这上面栽大跟头:
第一个是天还没亮就出门。
冬天清晨6点前气温最低,是一天中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时段。
王大爷那天就是赶早出门,冷空气吸进肺里,血管急剧收缩,才导致头晕血压高。
而且天亮前能见度差,小区里的台阶、地砖上的薄冰都看不清,很容易绊倒摔伤。
第二个是刚吃完饭就下楼走。
王大爷有次中午吃完饭,放下碗就去散步,结果走半路胃里反酸,差点吐出来。
这是因为刚吃完饭,血液都集中到肠胃帮着消化,这时走路会分散血液,既影响消化,还可能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头晕眼花,尤其老年人消化功能弱,更经不起这么折腾。
第三个是刮风、下雪、雾霾天还硬扛。
前阵子雾霾严重,王大爷戴着普通口罩照样出门,回来就咳嗽不止,嗓子干疼了好几天。
国家卫健委早就提醒,雾霾里的PM2.5会刺激呼吸道,老年人抵抗力弱,容易诱发哮喘、肺炎。
刮风天冷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身上,体温降得更快;下雪天路滑,一旦摔倒很可能骨折,真是得不偿失。
第四个是感觉身上发冷、手脚冰凉还硬走。
老年人本来产热少,手脚冰凉说明身体已经在报警了,这时强行散步会让体温持续下降,不仅容易感冒,还可能加重关节炎,血管收缩更厉害,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王大爷就有过一次,手脚冻得发麻还坚持走,结果膝盖疼了好几天。
三
那到底什么时候走才安全?
医生给王大爷支了招:冬天散步首选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时候太阳足、气温高,是一天里最暖和的时候。
出门前先在家热身5分钟,伸伸胳膊、活动活动膝盖脚踝,让肌肉和关节“热起来”,再穿好防滑鞋和保暖衣物,护膝护腰都戴上,别让关键部位受凉。
走路时也有讲究:速度别太快,以微微出汗、不喘粗气为宜,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就够了;
最好和老伴或邻居结伴走,手机揣在兜里,万一有突发情况能及时联系;走路时别光顾着聊天,注意脚下路况,避开结冰、积水的地方。
王大爷现在每天中午11点出门,慢悠悠走20分钟就回家,再也没出现过头晕、胃疼的情况。
最后提醒大家:
如果走路时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关节剧痛等情况,一定要立刻停下休息,严重的话赶紧去医院,千万别硬撑着!
身体不舒服时,先去医院检查,不要盲目自查自治,科学就医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科普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