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大量喝茶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9个变化

发布时间:2025-11-17 16:16  浏览量:1

“我爸说他血糖高,听别人说多喝茶对糖尿病好。结果半年下来,他瘦了十几斤,整天没精神,脚也总发麻。”

邻居小刘说起父亲的情况,满脸担忧:“他还不信,说喝茶养生,哪儿出问题了?”很多人都觉得喝茶是好事,尤其是糖尿病人,仿佛找到了“天然降糖药”。但真的是这样吗?

咱们中国人爱喝茶,不分老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总觉得喝茶能清火、降压、养生。糖尿病人更是有不少人把绿茶、苦丁茶、乌龙茶当成“降糖利器”。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茶不是万能水,更不是保健品。医生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喝茶后,身体反而出现了一些不太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多人开始并没当回事,觉得是“排毒”“上火”,结果耽误了调养。

下面咱们就来聊聊,大量喝茶的糖友,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又该怎么办。

很多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消瘦,一些人喝茶后感觉更瘦了,还以为是“去油效果好”。

大量喝茶尤其是绿茶、黑茶这些刺激性较强的茶叶,会加快肠胃蠕动,减少营养吸收。再加上茶碱本身有抑制食欲的作用,时间久了,身体就像“开空调的房子”,热量进不来,能量却在流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因为胰岛素紊乱导致肌肉流失,再过度依赖茶水,反而更容易营养不良。

有些人觉得喝茶能“稳血糖”,可经常空腹喝浓茶,尤其是空腹喝绿茶,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影响肝糖原释放,让血糖短时间下降得很快。

糖尿病本来就怕血糖波动大,如果又靠喝茶来“控糖”,就像用绳子拉着风筝飞,根本拽不稳,一不小心就可能低血糖发作,头晕、出冷汗,严重的还会昏迷。

很多糖友都有神经问题,手脚麻木、脚底像踩针。茶里的茶碱、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大量摄入后容易加重末梢神经兴奋和疲劳

睡不好觉的人,如果临睡前还喝茶,尤其是浓茶,那就等着“数羊”吧。

有研究发现,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控制是个隐患。

茶有利尿作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糖友一天七八杯茶往肚里灌,厕所也跑个不停,很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水分流失过多

有人还以为“尿得多是排毒”,其实这是身体在“报警”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原本就容易尿频、大量出汗,如果再加上茶引起的脱水,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

糖尿病人最怕肾病,而浓茶中的草酸、茶碱等成分,过量摄入会加重肾小球过滤负担,尤其是那些本身有肾功能问题的糖友。

有位70岁的陈阿姨,平时就有轻度糖尿病肾病,听人说“黑茶清肾”,天天喝两大壶,三个月后查肾功能,指标直接飙升。

医生说:“不是茶不好,是你喝得太猛。”

茶里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大量喝茶的人,尤其是老年糖友,本身骨头就不太硬朗,再加上钙流失,骨质疏松问题会悄悄找上门

你可能感觉腰酸背痛、腿软无力,甚至一摔就骨折。

中国营养学会曾发文指出,中老年人应注意饮茶方式,避免因茶影响钙吸收,进而引发骨质问题

大量喝茶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抑制消化液分泌,尤其是餐后立刻喝浓茶,会让胃“打瞌睡”,饭吃不下去,人也越来越虚。

你可能发现自己以前能吃一碗饭,现在半碗都撑,体力也跟不上。

茶水虽然天然,但它并不是“中性”的。有些成分和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药效。

茶多酚可能与某些降糖药发生“拮抗”,让药效大打折扣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曾提醒:服药半小时内不建议喝茶,尤其是浓茶,以免干扰药物吸收。

茶喝多了,尤其是绿茶、红茶里的咖啡因含量不低,那些说“喝茶能静心”的,其实可能是没喝多。

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容易情绪波动,喝茶如果控制不好量,反而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烦躁、心跳加快、容易激动

有些人甚至会误以为是高血糖发作,其实是喝茶喝过了头

能喝,但得讲方法、看对象、控剂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专家建议:

一是别喝浓茶,淡茶为宜;二是控制量,一天一两杯就够;三是别空腹、别临睡前喝;四是有肾病、胃病、失眠的人要格外小心。

别把茶当药,也别盲目跟风。身体舒服、血糖稳定,才是最好的“养生”。

生活中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但不是每种水都适合天天喝大杯,尤其是已经有慢病的人。喝茶可以是一种生活享受,但千万别变成健康的“隐形杀手”。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健康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管理,切勿自行调整饮食或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糖尿病患者的饮茶注意事项》.健康时报,2023.

[2]中国营养学会.《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中国药学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