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买!有男子自称小区邻居低价兜售……大连已有老人上当

发布时间:2025-11-18 03:51  浏览量:2

事情发生在大连开发区北欧假日小区,时间是11月11日下午两点。被骗的是一位80岁的老人,姓宫;被骗的钱是900块;拿回家的,却是一台外壳薄得像纸、做工粗糙的油烟机。家人打开包装那一刻就知道不对劲,随后报了警,儿子宫先生把整个过程向媒体和警方说明了来龙去脉。

那天老人的散步和往常没两样,走到小区里碰上了一个陌生中年男子。对方一上来就说手里有套“老板牌”的油烟机和灶具,要便宜处理,原价几千,现在给个底价。掏出一张发票,样子挺像回事儿,口气也很熟,说自己是小区的“邻居”,还指着某栋楼让老人看“就是我住那儿”。这种把自己和小区环境绑在一起的说辞,很快就能把人拉近距离。

这个过程里有几个关键动作,堆起来就像剧本:先显摆一个发票当门面,接着讲“厂里改版了”“最新款”,再来个限时优惠,把价格从一千压到九百,最后许诺“过两天给台空调”。老人本来没打算买,但这些话击中了他“邻居不会骗”“能省点儿钱”的心理。母亲在窗边看见有动静,喊一声“别交钱,问问儿子!”本该就让人停下,结果那名男子突然着急,抢过老人手机,说“给我900就行,我马上走”,然后在老人面前帮着敲金额并催着输入支付密码。老人事后回忆,当时觉得那人很急,就照做了。

钱一转走,人就走。那台机器拿回家看一看,薄壳、拼凑式的内构,敲一下能听到空洞的声音,样子和“进口名牌”差得远。家里人赶紧去调监控、拨打留存电话,结果微信被拉黑,打电话显示归属地是黑龙江佳木斯,但没人接。后来再换号码打过去,有人接但敷衍地说“我知道了,回头拉走”,又挂断;再打过去的另一个接线者又说不认识车牌、不认识车主。这些细节让人怀疑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套路。

小区监控调出来的视频,能还原交易全过程。一辆白色丰田越野车,车牌“黑A”,进小区后停下。中年男子下车,拿出包装好的油烟机和发票,和老人寒暄几句,讨论价格,收完款就匆忙上车,跟在前面一辆车后面快速离开。画面里他还刻意用手挡脸,动作明显不想被拍清楚。宫先生看完监控后说,那车看着挺档次,像值几十万的车,这种“高档车+发票+邻居”组合,更容易让老人产生信任感。

从手法上看,这类骗术有几步很固定:先用伪造的“品牌”和发票建立信任感;再用“小区邻居”“就在附近”这样的身份拉近距离;提供看似有吸引力的即时报价和额外赠品来刺激下单;最后在交易环节用急促、干预手机操作等手段,迫使老人输入支付密码或直接付款。高档车出现其实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用来展示“靠谱”“不缺钱”的姿态,好让人放下戒心。

小区里的人说,老年人下午散步是常事,偶尔会有人兜售商品,但像这样带车、带发票、说自己是邻居然后推销家电的,还是少见的。有住户提醒说,很多老年人对新款式不了解,推销的人正好抓住这一点,称“厂家改版”“跟您家那台不一样”来打消疑虑。物业这边配合把视频给了家属,警方也接收了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和监控录像作为证据。手机归属地显示是佳木斯这一点,成了警方可以追查的线索之一。

被骗的那位老人平时挺省的,宫先生说900块对他来说有份量。看到老人在门口抱着那台薄薄的油烟机,神情错愕,家里人都觉得心里堵得慌。母亲当时在窗前喊话试图拦住,后来也一直懊恼为什么没能更早阻止。家人把机器放在一边,保留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和监控视频,目前这些是他们能做的全部。

警方的建议和媒体的提醒都差不多:遇到“太便宜”的特价、出示发票却不能证明来路、称自己是小区业主或邻居的人,先和家人核实;不要让陌生人操作手机,也不要在催促下输入密码或完成转账。宫先生已经把所有材料交给警方,配合调取更多的视频比对车牌和行驶路线,等待进一步侦查。

事发之后,小区里老人们更警觉了,邻里之间也多了几句提醒。宫先生和家人每天都会看那台油烟机,想从细节里找到当时没看出的破绽。他们把监控拷贝好,留着转账记录的截图和微信保存下来的发票图片,都是交给警察的线索。对他们来说,这些纸面证据和影像,至少比空口无凭要踏实一些。

目前案件还在侦办当中。警方表示会根据已有的视频、转账渠道和手机归属地等信息做进一步追踪。家人能做的,是把所有能找到的线索交齐,配合调查,等着警方回音;老人自己,每天也在家人旁边慢慢回忆那段交易的细节,尽可能把每一个当时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盼着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