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发布时间:2025-11-19 23:27  浏览量:1

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既是给内卷的学业“松绑”,也是给孩子的未来“加码”

深夜台灯下的刷题身影、鼻梁上日渐厚重的眼镜、体测时气喘吁吁的模样,是不少学生的日常写照。

针对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的时长不够、质量不高等难点和重点问题,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意见》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举措,对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部署。

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有效保障了学生运动时间。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高校本科144学时体育课程,大课间延长至30分钟、寄宿制学校设早操,把运动融入校园日常,让学生从题海中“喘口气”,有效解决学生“没时间运动”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从“引得进”到“留得住”,再到“有发展”,层层递进解决了“谁来教”的核心问题,更让体育教育岗位有吸引力、有发展空间。

《意见》的深层意义,更在于重塑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体育在升学压力下常被边缘化,不少学校存在“体育课被占”“体测走过场”等现象,而充分保障体育时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广泛开展群体性活动等举措,能够倒逼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远比追求体测分数更有长远价值。

当然,再好的政策蓝图,也需落地执行才能释放实效。现实中,部分学校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倾向,比如大课间仅做简单广播操、运动场地长期闲置等;部分家长也对“运动影响学习”存在误解。

要避免体育时间被挤占、运动沦为形式主义,既需要学校真正将体育纳入办学质量考核,也需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更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场地、器材等配套支持。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既是给内卷的学业“松绑”,也是给孩子的未来“加码”。期待政策落地生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在运动中学会坚持与协作。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