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吹空调住进ICU,医生提醒:老年人夏天吹空调要注意3点
发布时间:2025-07-11 22:13 浏览量:2
►
本文177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大爷今年72岁,家住南方某市。近来天气炎热,白天室外温度动辄超过35℃。为了降温,他每天几乎整天待在空调房里,温度一调就是22℃,还觉得很舒服。
但就在上周,王大爷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医。医生诊断为“空调诱发的肺部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被紧急送进ICU抢救。
这事儿把家人吓得够呛:“吹个空调怎么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其实,像王大爷这样因为空调使用不当而诱发疾病的老年人,在夏季并不少见。
作为医生,每年夏天,我们都会收治不少类似病人。空调不是不能吹,但老年人吹空调,真的有讲究。
有人觉得怕冷,就干脆不开空调。但这对老年人来说,其实更危险。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调温能力明显下降,排汗机制反应变慢,遇到高温天气更容易发生热射病、中暑、心功能失调等问题。
国家气象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6-8月高温预警天数创下十年新高,部分城市连续高温超20天。
老年人要是硬扛着不开空调,反而容易中招热导致的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脑卒中、心梗等急性事件。所以,不开空调不是养生,是在拿健康冒险。
空调房温度太低,或者冷热变化太快,会对老年人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王大爷的病情其实就是典型例子。
首先,空调长期开启后,空气湿度降低,呼吸道黏膜干燥,老年人本就免疫力弱,极容易被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再加上温差刺激,血管骤缩,很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第二,低温环境会增加心脏负担。研究发现,环境温度每下降1℃,血压平均上升1.3mmHg。对患有高血压、心衰的老人来说,低温是看不见的“伏击”。
更严重的是,空调房里长时间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形成下肢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事件。
1. 温度别低于26℃,避免温差过大
很多老年人怕热,一进屋就把空调调成22℃,还觉得越凉越舒服。但这对身体是巨大挑战。建议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最安全。
特别注意的是,别刚从室外回来就立马吹冷风,可以先用风扇或自然通风缓冲几分钟,让身体有过渡时间。
2. 定期通风,每天开窗不少于2次
很多人为了省电或怕热,一开空调就全天紧闭门窗,但这样空气不流通,细菌、霉菌、尘螨滋生,极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问题。
建议每天早晚各开窗通风2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动,能有效减少呼吸系统负担。
3. 空调滤网每月清洗,防止“空调病”
老旧空调内部容易积灰,细菌、霉菌滋生,尤其滤网处最容易藏污纳垢。如果不清洗,吹出来的风就是“细菌风”,吸久了容易引发咳嗽、气喘、肺部感染等问题。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建议每月至少清洗一次空调滤网,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深度清洁。
不是所有老人吹空调都会出问题,但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要高度警惕:
吹空调后持续咳嗽、发热,尤其是有痰或气喘
感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
下肢浮肿或疼痛感增强
清晨起床后四肢僵硬、关节酸痛
这些都是可能由空调诱发的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问题,一旦加重,可能迅速进展为重症感染、心衰、肺栓塞等急危重症。
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在7-9月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特别是肺部感染、心衰、中风等疾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高温和空调有关。
夏天不是养生的季节,而是防病的关键期。空调虽然能降温,但用错了,反而可能成为健康的“催命符”。
老年人吹空调,不是不能吹,而是要科学使用,合理控温、注意通风、定期清洁,再配合适度活动、饮水充足、均衡饮食,才是健康过夏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家中老人已经患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那就更要在空调使用上格外当心。必要时,建议家人陪同一起就诊,评估个体耐受度和调整用法。
别等到进了ICU才后悔,夏天的每一度温差,对老年人来说,都是健康的挑战。
参考资料:① 王海波. 高温天气对老年人健康影响与防护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 21(5): 22-25.
② 郑志峰. 空调相关肺炎的诊治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 45(10): 875-879.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