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迎来“蒸烤”模式!警惕这个夏季高发病——热射病,死亡率超50%
发布时间:2025-07-14 22:41 浏览量:2
“妈,我头有点晕,眼前都模糊了……”
70岁的刘奶奶瘫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手中的扇子无力地落在地上,邻居李阿姨赶紧跑过来:“快进屋吹空调去,你这不是中暑了嘛?”
等送进医院,医生一脸凝重地说:“不是普通中暑,这是热射病,情况很危险。”
这样的情景,并不是电影桥段。就在这个夏天,全国多地气温突破40℃,高温+高湿的“蒸烤”模式,不只是晒黑那么简单,更可能引发一种致命的疾病——热射病。
这是一种死亡率超过50%的急性疾病,尤其威胁着老人、儿童和户外工作者的生命。
01热射病到底是什么?不只是“中暑严重一点”那么简单
医生常说:“中暑可以靠休息缓解,热射病却能要命。”
热射病是中暑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的结果。它并不是“出点汗、头晕”那么轻松,而是人体核心体温飙升至40℃以上,热量排不出去,导致大脑、心脏、肾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据《中国急诊医学年鉴》数据显示,每年因热射病送医的患者中,有超过50%病情危重,30%以上死亡。2022年,仅上海就报告了多起热射病猝死病例。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发展速度极快:从头晕乏力到意识不清,只需几十分钟。
高温高湿是“助推器”:湿度一高,汗液无法蒸发,体内热量更容易“闷”住。
普通散热机制失效:风扇、喝水、甚至在阴凉处都可能无效。
02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1.老年人
年龄越大,身体调温能力越差。很多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也会影响出汗,加上很多老年人不爱开空调,危险指数翻倍。
2.儿童
孩子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加上活泼好动,一旦长时间玩耍出汗,家长若疏忽,可能会迅速升温引发热射病。
3.户外劳动者
环卫工、快递员、建筑工等,每天暴晒数小时,出汗过多但未及时补水或休息,是热射病高发的主力人群。
4.肥胖者与慢性病患者
脂肪会阻碍散热,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度也更差。
03中暑了怎么判断是不是热射病?别耽误黄金抢救时间
1.一旦发现这些情况,要高度警惕:
体温持续高于40℃:腋下测量不准,建议用耳温枪、额温枪测量核心温度。
出汗停止:早期可能大汗淋漓,但严重时反而不出汗,皮肤干热、潮红。
神志异常:反应迟钝、胡言乱语、昏迷等情况。
肌肉抽搐或呕吐不止:这不是“吃坏肚子”,是大脑已经受到高温损伤信号。
2.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
拨打120就医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脱去厚重衣物,物理降温(冰袋敷腋下、脖子、腹股沟)
切勿等待自行缓解,时间就是生命
3.天气这么热,普通人该怎么预防热射病?
不用过度恐慌,但必须有备无患:
避开高温时段外出(11:00-16:00)
空调室内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忽冷忽热
穿浅色、宽松、透气衣物,出门戴帽子/遮阳伞
每小时喝水一次,适量补充电解质,别等口渴再喝
多关注老人、小孩状态,别让他们单独呆在高温空间
车内切勿留人,哪怕几分钟都可能致命
专家提醒:热射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你认真对待
中南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教授指出:“热射病并不可怕,怕的是大家轻视。越早干预,越能减少严重后果。”
所以,无论你是年轻人、上班族,还是在家避暑的长辈,只要我们多一份防范意识,这个“蒸烤”模式下的夏天,也能平安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