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别大意!甲状腺患者宁可休息,也别做这7件事

发布时间:2025-08-05 16:24  浏览量:2

上周六下午,家里阳台上的绿萝都蔫了,婆婆一边擦汗一边说头晕。我看了眼温度计,38度。她最近饭量也小了些,早上连最爱的豆浆都喝不进去。

那天晚饭后,我们照例散步,我注意到她走得比平时慢,走几步就要停一下。她是甲状腺结节多年的人,虽然控制得不错,但天气一热,她的状态就容易出问题。很多人觉得夏天出汗是排毒,对身体好,其实对甲状腺病人来说,高温是个不小的负担

我一个朋友也有甲亢,前阵子带孩子去海边玩,回来就发烧、心跳快,休息了三天才缓过来。她说自己只是晒了一会太阳,没觉得特别累。

我问她有没有注意补水、电解质,她说一直喝冰可乐。我听了直摇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最怕的不是热,而是热加上不当行为。天热时,这几个动作,宁愿不做,也别硬撑。

比如我家小姑子,体型偏瘦,甲减多年控制良好。那天她来我家,说最近想减肥,晚饭开始吃代餐粉。我一听就急了,代餐粉热量低不假,但甲状腺低下的人,基础代谢本来就慢,长期低热量饮食更容易让代谢陷入“休眠”状态,哪还有力气对抗炎热?而且代餐粉的营养单一,缺乏足够的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对甲状腺调节根本没好处。

还有一次,家里小孩感冒,婆婆心疼,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那几天她每天拖地、洗衣、做饭、照顾孩子,连中午都不休息。到第三天,她开始胸闷,血压也有点飘。我问她吃药没有,她说早上忘了吃。

劳累和情绪波动,是甲状腺病人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特别是高温季节,身体本就处在一种应激状态,再加上过度劳累,容易引发甲状腺功能紊乱。

我邻居家阿姨,前阵子因为闷热睡不着,开始晚上开空调睡觉,但设定的温度是18度。结果第二天嗓子痛、声音沙哑,还以为是感冒,去医院一查,是甲状腺囊肿发炎了。医生说她是因为夜间受凉,激发了局部炎症反应。

甲状腺位置靠近喉部,是很敏感的区域,忽冷忽热对它影响特别大。晚上睡觉空调不宜开太低,最好设定在26度左右,并保持空气流通。

我一个营养师朋友,去年夏天去高原旅行,说是想“换个气场”。回来后整个人状态低迷,甲状腺素水平也下滑。我问她有没有补碘,她才想起来,那段时间吃得特别清淡,连海产品都没碰。其实高原或山区本身就属于碘缺乏地区甲状腺患者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如果饮食又过于清淡,很容易出现碘摄入不足,加重病情

说到饮食,婆婆原来很喜欢吃咸菜、腌黄瓜,每顿饭都得来点。我劝了好久她才慢慢改,说吃不咸没胃口。她自己也承认,吃多了咸菜容易口干舌燥,夏天尤其明显。

其实咸菜里的高钠盐分会让甲状腺更容易水肿高盐饮食不但会加重甲状腺负担,还容易影响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对有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甲状腺病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我女儿班上有个孩子妈妈是甲减患者,最近在家带娃,每天都要陪孩子上网课、做作业、安排午饭。有一次她来接孩子,走路都气喘吁吁,还说自己下午还得去跳操减肥。我忍不住提醒她,大强度、有氧运动在气温高的时候,对甲状腺患者其实并不合适,本就容易疲劳,过度运动反而会拖垮身体。

我弟媳前段时间为了排毒,开始每天喝绿茶、吃生冷蔬菜沙拉,连早饭都不吃。她说这样清爽、不油腻。我倒是理解她的初衷,但绿茶里含有大量鞣酸,会影响铁和钙的吸收生冷食物也容易刺激肠胃,使得甲状腺患者更容易感到疲倦和虚弱,特别是在夏天,身体本就容易偏寒,这样吃反而得不偿失。

我家隔壁阿姨有一次中午外出办事,走了一段路,回来后整个人都虚脱了。我问她有没有吃午饭,她说太热没胃口,只喝了点冰豆浆。

夏天因为热很多人不想吃饭但甲状腺病人如果长时间缺乏热量摄入,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心慌、乏力等症状,尤其是甲亢的人,基础代谢高,对能量需求更大,饮食不规律更容易出问题。

婆婆最近爱上了泡脚,每晚坚持20分钟,说是能缓解疲劳、促进睡眠。我原本觉得不错,直到她有一天泡完脚后觉得头晕。我才意识到,天气热时泡脚水温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重心脏负担甲状腺病人本身就容易血压波动,夏天泡脚更要小心温度,控制在38度左右,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身边这些甲状腺病人的“夏日尴尬”,其实都在于一个“过”字——过热、过累、过饥、过凉、过咸、过动、过清淡。身体不是机器,尤其是甲状腺有问题的人,更要学会顺应身体的节奏。不是每件事都要坚持,不是所有善意的习惯都适合所有人。

我家餐桌,从来不缺鸡蛋、豆腐、海带这些我们叫“甲状腺友好食材”。适量摄入碘、硒、锌,对甲状腺调节作用大而这些营养很多人都忽视了。我常跟家人说,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都会影响你身体里的小小“司令部”——甲状腺。夏天虽然是养阳的季节,但对甲状腺患者来说,更是养“稳”的时节

照顾好甲状腺,不是靠补品,也不是靠节食,更不是靠硬抗。真正有用的,是每天三餐的选择,是每次流汗后的补水,是每晚睡前的温度,是每一次说“不”的勇气。

热天里,宁可歇着,也别硬撑着。家里有老人、孩子、病人,最怕的不是病情,而是忽视。

我婆婆现在饭量恢复了些,午饭后我会让她小睡一会,晚饭简单清淡,饭后散步也不再勉强。她自己也说,感觉整个人轻松不少。我知道,不是天气变凉了,而是她的身体不再那么“硬扛”。

参考文献:

1. 《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版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王玉玮主编.《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学出版社,2021年

4. 张雪梅.“甲状腺疾病与生活方式干预”,《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第4期

5.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