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章邯和王离的大军离开函谷关时,秦国的灭亡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

发布时间:2025-09-27 07:49  浏览量:1

当章邯和王离的大军相继离开函谷关向东进攻时,秦国最终的结局事实上已经注定了,秦国的灭亡事实上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还是从秦二世胡亥说起。

秦国铁器。

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同时他也是秦国真正的末代君主,至于子婴,那是个悲剧人物,在秦二世胡亥被昔日的盟友赵高谋杀之后,秦国政权在事实上就已经彻底崩溃了。

今天就来评一评这位二世皇帝。

赢胡亥登上帝位之后,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清洗秦国宗室“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后”不久,公子将闾等兄弟三人也被迫自尽。

马蹄金。

清洗宗室之后,胡亥又调集五万余材士驻守咸阳,对其进行训练,继续骊山大墓和阿房宫的工程,为了以上这些,秦朝朝廷从各个郡县抽调大量的粮食进入关中,然后的结果是“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紧接着的问题就是“用法益刻深”。

商鞅方升。

好,咱们现在可以看到胡亥登基之后干的事情:清洗宗室,继续秦始皇时代的各类工程,同时训练军队。咱们就说这些事情做的对不对。首先说清洗宗室的问题,那肯定一眼不对,毕竟胡亥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如此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这肯定是不仁不义的。可问题在于,如果从春秋战国甚至是商周时代的历史出发,刚刚登上君位的君主如此做事,其实也并不奇怪,在秦国的历史上就有先例,比如秦昭襄王嬴稷登基的时候,舅舅魏冉为了保证自己这个外甥的君位在季君之乱中“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秦武王的王后被赶回了娘家魏国,秦昭襄王的兄弟们中的“不善者”都被魏冉率军消灭。

漆木盾。

更久远一点的晋国,在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八年“士蒍(晋国大臣)说公(晋献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胡亥清洗秦国宗室的举动,就单独看这一行为,虽然说即使这是2000年前的古人,骨肉相残依旧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春秋时代开始直到战国末期,礼崩乐坏是彻彻底底的了,所以如果只看这场秦国王室的血腥内讧,到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事。更何况秦始皇嬴政时代的长安君之乱已经证明宗室对于帝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潜在威胁。

青铜剑。

咱们再看赵高对胡亥说的话“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於此”就从一个古代封建专制君主的角度来说,这些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很难说有什么大的问题,一朝天子一朝臣,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本来就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子,加强君主的权力。

而咱们再看赵高,从嬴政和胡亥的亲近臣僚一跃成为丞相。换句话说,赵高的生态位置就相当于秦昭襄王时期的魏冉以及秦王嬴政早期的吕不韦,但是,赵高自身的水平和人品实在是很难和这两位相比。咱们在上篇文章中说,在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魏冉之后,秦国的政局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强人政治,换句话说是大权集中于某人的一身,这人可以是秦王本人,也可以是秦朝朝廷之内的重臣。是的,没错,赵高实际上就是秦国最后一位执掌朝政的政治强人。

青铜兵器。

就像我之前说的一样,强人政治的问题在于,强人虽然能够执掌大局,但是其本身副作用就是使得整个秦国政局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秦国政局自身的稳定在于强人本身的水平,可如果说此人毫无水平,那整个政治环境自然也就败坏掉了,所以说秦二世时代的政局是这样的“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

楚国大鼎。

然后赵高和李斯这对君臣接下来是怎么干的?先是赵高,赵高在做郎中令时“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就由此可见此人的人品和实际水平,然后咱们再说一说李斯的问题,李斯是怎么被赵高干掉的。

秦朝文物。

李斯试图面见秦二世汇报关东(函谷关以东)战况,于是找上赵高,请求赵高先和秦二世说,结果“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秦二世一“方燕乐”,赵高就让人去告诉李斯,可以前来奏事了,如此反复三次,秦二世终于火了

吾常多间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概括一下就是“丞相是不是故意的?”然后赵高又来拱火了“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

青铜剑。

以上就不用翻译了,赵高这就是准备借着这一件小事儿,用一套连招直接干掉李斯,那最后干掉了吗?李斯还真的就被干掉了。

当然了,这最终的结果李斯本人实际上也难辞其咎,看看他是怎么反击赵高的“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於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於庭,即弑简公於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为韩安相也。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

汉代玉璧。

这是以宋国的司城子罕、齐国的田常来提醒胡亥要警惕赵高。可问题就又来了,从胡亥的角度出发,谁更像司城子罕?谁又更像是田常?这还用问吗?

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李斯其实一直都没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赵高和李斯谁离皇帝更近?

不然,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这样激烈的言辞又有什么用呢?赵高只用了一句“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李斯就立刻被交给了郎中令。

秦朝兵器。

咱们看李斯败亡的过程,可以说没有任何可读性,一没有商鞅败亡那样的惊心动魄,二没有魏冉、吕不韦罢相的那种激烈争斗。仅仅是几句谗言,李斯就万劫不复,也可见胡亥自身的素质。

而我们看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历代君主所拥有的臣僚,昭襄王早期有甘茂、魏冉、赢疾;昭襄王中后期有范睢;孝文王、庄襄王、秦王嬴政早期有吕不韦,还有那个曾经“(嬴政)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的李斯。

楚国大鼎。

秦二世胡亥还有什么?秦二世胡亥有赵高,胡亥有“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的李斯,而后者也很快被干掉了,这时候的秦国政局那可真是一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没有军、政才能双全的外戚丞相,没有忠心耿耿的而且战功卓著的而且德高望重的宗室,没有忠心耿耿而且颇有威望的将军,也没有擅长经商,同时更擅长谋国的奇才,最后连重爵禄之人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个赵高,秦国150余年的朝堂派系倾轧在此刻那是“登峰造极”。

所以当章邯、王离的大军相继离开函谷关向东进军的时候,秦国最终的结局事实上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