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退休老人又去上班了!不是闲不住,是这4个原因太实在

发布时间:2025-10-09 21:30  浏览量:2

小区超市最近多了张熟脸——63岁的李姨,前两年退休后天天在广场跳广场舞,现在却戴着工牌整理货架。问她为啥又上班,她笑着说每月3100元养老金,给孙子交兴趣班、自己买降压药都不够,不赚点实在扛不住。现在像李姨这样“退而不休”的老人越来越多,不是不想歇,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

原因一:养老金不够花,经济压力逼得人动起来

这是最普遍的原因,不少老人的养老金只能顾着基本吃喝,遇到额外开销就卡壳。

一方面是养老金替代率低。很多企业退休老人,退休前工资能拿五六千,养老金却只有两千多,替代率还不到50%。平时买菜、交水电燃气费还能凑活,可一旦有额外支出就扛不住——比如孙子报个画画班每月要800元,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每月买药得花500多,这些钱从养老金里抠根本不够。就像李姨,之前光靠养老金,月底经常要跟子女伸手,现在去超市上班每月多赚2000元,终于不用再开口了。

另一方面是财务状况变糟。有些老人本来攒了点钱,想着退休后能轻松过,可这两年理财收益掉得厉害,之前买的理财不仅没赚,还亏了小一万;加上物价涨得快,以前100块能买一周的菜,现在买两三天就没了。还有的老人因为家庭变故,比如孩子要买房凑首付、家里有人得大病,把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只能靠再上班补窟窿。

原因二:政策和市场给机会,找工作比以前容易了

现在老人想再上班,不像以前那么难,这背后有政策和市场的助力。

政策上,社保规定有了调整。以前企业招退休老人,担心要交养老保险增加成本,不太愿意招。现在不少地方明确,已经办理退休、按月领养老金的老人,再就业时企业不用再交养老保险,只需要交工伤保险就行,企业成本降了,愿意招老人的也就多了。比如小区物业最近招的门卫,三个里有两个是退休老人,物业经理说这样既能省成本,老人还更负责。

市场需求也很对口。很多岗位就适合退休老人干:像小区门卫、物业保洁,工作强度不大,还能照看着家;药店导购、超市理货员这些岗位,需要细心和耐心,老人比年轻人更靠谱;还有些需要经验的活儿,比如会计、技术顾问,退休老人干了几十年,手艺扎实,企业宁愿返聘也不愿招没经验的年轻人。之前邻居王叔是退休会计,现在被一家小公司返聘做财务,每周去三天,每月能赚3000元,比在家待着还开心。

原因三:在家待着太无聊,上班能找着“存在感”

除了赚钱,很多老人再上班,是为了让生活不那么空虚。

退休后生活一下子慢下来,不少老人会觉得不适应。以前上班时每天有同事聊天、有工作要做,日子过得充实;退休后每天就是买菜、做饭、看电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时间长了容易闷得慌。李姨就说,之前天天跳广场舞,跳久了也觉得没意思,现在去超市上班,能跟同事聊天、跟顾客搭话,每天都有新鲜感,精神头比以前好多了。

还有的老人怕“跟社会脱节”。现在出门买东西都用手机支付,在家待着久了,连新功能都不会用。上班后接触的人多,能跟着学新东西,比如李姨现在会用超市的收银系统,还会帮顾客用手机领优惠券,她说感觉自己“没被时代落下”。

原因四:不想只当“闲人”,上班能实现价值

对很多老人来说,工作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价值。

有些老人干了一辈子技术活儿,退休后总觉得“一身本事没处用”。比如之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张叔,退休后被老单位返聘做技术顾问,偶尔去厂里指导年轻工人,他说看到自己教的徒弟能独立干活,比拿工资还开心。还有些老人喜欢热闹,比如在社区做志愿者,帮着登记信息、组织活动,虽然没工资,但能帮到别人,心里踏实。

现在不少老人觉得,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换个方式生活。上班能让他们保持规律的作息,还能找到新的生活支点,不用总围着家里的琐事转。就像李姨说的,现在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感觉自己还“有用”,这种踏实感比啥都重要。

总结:退休后上不上班,自己舒服最重要

其实老人“退而不休”,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人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有人是为了充实生活,只要身体允许、自己愿意,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用觉得“退休了就该在家歇着”,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灵活,怎么舒服怎么来。要是想赚钱补贴家用,就找个轻松的活儿;要是想充实生活,做志愿者、学新技能也挺好。关键是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滋有味,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笑谈夕阳余晖,我每天会分享实在的社保干货,帮大家搞懂退休、补贴这些关键事,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