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超市安检误报警后脱衣自证 警方:设备老化双方和解赔了150元

发布时间:2025-11-13 14:16  浏览量:1

11月9日,安徽巢湖市柘皋镇一超市内,60多岁的张大爷在结账后因安检门误报,被迫当众脱衣自证清白。这场闹剧最终以警方通报“设备老化”收场,却引发公众对服务流程与公民权益的深度讨论。

当日,张大爷像往常一样采购完蔬菜日用品,提着布袋走向出口。刚跨过安检门,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两名店员迅速上前,男店员拽住布袋带子质问:“没结账?把兜翻出来!”老人慌忙递上购物小票,并逐一摊开布袋里的蔬菜、钥匙串,甚至摘下老花镜。然而每靠近安检门一次,警报便再度轰鸣。

现场顾客举起手机拍摄,镜头对准老人颤抖的双手。店员反复强调“可能藏身上”,却未检查设备。情急之下,老人褪去外套、毛衣,仅剩内衣站在人群中央。直到有顾客提议“穿好再试”,老人重新穿衣过门时警报依旧,另一名店员空手走过却触发同样警报,真相方才浮出水面——安检设备老化失灵。

柘皋派出所确认,涉事超市的安检门已使用8年未检修。尽管通报强调“无人强迫脱衣”,但舆论焦点已转移至服务流程的致命缺陷:店员未第一时间排查设备,反在公共场合持续施压;事件结束后仅以“算了”搪塞,缺乏基本致歉。网友直言:“轻飘飘一句‘走了’,是对尊严的二次践踏。

法律人士指出,超市无权强制搜身,老人本可报警或要求调取监控维权。但现实中,许多老年人因法律意识薄弱,选择“自证清白”这类原始方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类似纠纷超2000起,其中60岁以上群体占比达58%,暴露公共服务场所应急机制的普遍缺失。

涉事超市老板鲍某表示将立即更换设备,并承诺加强员工培训。记者调查发现,当地超四成中小超市使用超期服役的安检设备,仅30%每年进行检修。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呼吁:“不能让技术漏洞成为伤害顾客的利刃。

当科技本该守护信任,却因维护缺失沦为猜疑工具;当服务者将“程序正确”凌驾于人性化沟通之上,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尊严,更是对公共空间的安全感。这场脱衣风波,终该成为完善服务标准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