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老人吃阿司匹林防血栓,不久后脑出血,医生:无知害人
发布时间:2025-08-22 22:36 浏览量:1
最近不少人私下都在议论,说现在心脑血管病太普遍了,身边年纪大一点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有点高血压、糖尿病或者三高前期的毛病。
也有很多老年人听多了各种“养生建议”,动不动就开始吃药预防,尤其是阿司匹林这个药,被不少人当成是日常保健的一部分。
有些人甚至说,谁要是年纪大了还不吃点阿司匹林,那就是不懂养生。但问题就出在这,听信这些不靠谱说法的人太多了,真正了解阿司匹林是什么、该不该吃的人反而不多。
湖北有位老人就是个典型例子。平时身体其实还行,就是有点血压偏高,子女也在外地,自己一个人住,听了楼下大爷大妈说阿司匹林能防血栓,心脑血管方面的病都能挡住,于是就开始吃,还是那种每天吃一片的剂量。
一开始也没觉得有啥问题,结果没两个月,就突然感觉头晕、呕吐,一查竟然是脑出血,直接送进了ICU。医生一问情况,得知是长期自己服用阿司匹林,立刻就说了一句“这就是典型的乱吃药出事,无知真的能害人”。
其实这个事背后的问题比大家想象的还严重。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阿司匹林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药物,尤其是在心血管科,是必不可少的抗血小板药。
它主要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聚集,简单来说,就是防止血栓形成。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来说,吃阿司匹林可以帮助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这是医学上所谓的“二级预防”。
但重点来了,这个药不是谁都适合,也不是谁都需要吃。对于那些从没得过心脑血管病、只是血压偏高或者稍微血脂高的人,随便吃阿司匹林风险反而更大。
不少医生早就强调过一个事,就是不能拿别人的药方当自己的保健品。
尤其是像阿司匹林这种对出血有影响的药物,如果没有医生评估过是否有胃出血、脑出血风险,就开始吃,那后果真的可能很严重。有研究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在2018年就发表过一项涉及2万多名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没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利弊一比较,就很明显了,吃了还不如不吃。
再者,现在很多老年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到底有没有用药禁忌,有些人胃不太好,经常胃胀、胃酸,甚至有过胃溃疡病史,这种人吃阿司匹林简直就是“埋雷”。
还有一类人,平时血压控制得不好,时高时低的,尤其是那种半夜血压偏高的情况,如果再加上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脑血管承受不了,一旦爆了就是脑出血。
而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很多人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救是救,但不是每次都能救得回来。
再举个更现实的例子。很多老年人是从保健品广告或者广场舞群里听来的所谓“养生经验”,他们之间互相传、互相信,什么“阿司匹林一天一片,活到九十八”“不吃阿司匹林,早晚脑梗来”,这种话听得多了,就当成真理了。
殊不知这些都是片面的甚至完全错误的说法。健康这事,不是靠听来的,是得靠系统检查、医生判断、长期管理,盲目用药只会给自己添乱。
从医生角度出发,他们并不是不建议吃阿司匹林,而是建议该吃的人才吃。
怎么判断是否需要长期服用?其实是有明确评估方法的,像“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等等。
医生会综合看年龄、既往病史、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是否吸烟、是否糖尿病等等,再来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大量,吃多长时间。
这套评估流程不是普通人自己能判断的,也不是靠百度搜索一下就能搞明白的。非得让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再来给方案才靠谱。
此外,很多人以为阿司匹林是很温和的药,因为它价格便宜,常见,药店一大堆,看起来不值钱。其实这个想法挺危险的。
越是这种基础药,往往作用越强。阿司匹林除了抗凝以外,还对胃黏膜有一定破坏性,尤其是空腹吃、长期吃不加保护药物的人,胃出血风险明显上升。
有不少病例显示,有的人没任何心血管病史,就因为“听说吃阿司匹林养生”,结果两个月下来直接吐血进了消化科,检查发现是胃粘膜大面积糜烂。换句话说,这药吃得不对,真的能把身体吃坏了。
还有一个点不得不提,那就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人本来就吃着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结果自己再加一片阿司匹林进去,药和药之间可能有冲突。
比如某些降压药和阿司匹林一起吃可能会降低降压效果,某些抗凝药配合阿司匹林则会让出血风险翻倍,这些问题一般人压根不知道。医生开药的时候都要谨慎核对药物组合,不是凭感觉说能吃就吃。
再换个角度说,阿司匹林这种药,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合适、合规、有指导。
比如确诊过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梗、放过支架的人,这些情况确实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维持血流通畅,这是二级预防的范畴。
这些患者有明确的获益基础,医生也会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监测是否有出血倾向。这个时候用药是“有因有果”的,并且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不是乱吃药的那种随意。
总的来说,不该吃的时候硬吃药,就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
尤其是现在大家健康意识都在提高,但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乱,什么短视频、朋友圈、社群每天都在刷养生知识,可真正科学的少之又少。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的办法不是自己去决定吃不吃某个药,而是定期体检,有问题找医生,医生说吃才能吃。否则一旦出事,后悔都来不及。
不少医生都强调一个观点,不是所有的预防都是有益的,尤其是药物预防。预防措施要有数据支持、要有明确的风险评估,而不是盲目跟风。
像阿司匹林这种药,确实曾经被认为是“万能药”,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现在对它的适用范围已经越来越严格了。
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学会、我国多家权威机构都已经明确指出,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一般人群,不推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这些都是基于大量临床数据总结出的结论,不是某个网红说了算的。
最后想说的是,药物没有好坏,关键看怎么用。健康问题不能靠道听途说解决,真正有效的健康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利文.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并发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扩大和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分析[D].济宁医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