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银行人,四次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
发布时间:2025-09-26 13:39 浏览量:1
四次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30次用温热的血液传递希望……张浩用39个寒暑的坚守告诉世人:英雄不必身披金甲,也可以是普通岗位上那个暖心、果断、坚持的人。
中国人民银行公德奖获得者、泰安市分行张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响彻云霄的誓言,却在39载春秋中,以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一段又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他是一位用生命践行“雷锋精神”、以善行汇聚光芒的普通人。
雷锋精神奠基人生底色
“雷锋的事迹没有多么惊天动地,但每个小故事都感人至深。我也要像他那样,坚持做好那些有益的小事。”这是张浩常挂在嘴边的话。
1982年,17岁的张浩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长。由于表现出色,入伍第二年被推荐到团运输连,他成了一名与雷锋一样的汽车兵。部队上学习雷锋的氛围深深影响了他,他手捧《雷锋日记》反复研读,那些朴实、炽热的文字,像灯盏一般照亮他前行的路,于是他默默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信念深植心田。
军旅生涯中,他多次获评优秀士兵,更在雷锋精神浸润下,确立了“做一滴汇入大海的水”的人生追求。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践行初心铸就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张浩从部队复员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分行工作,先后在办公后勤、安全保卫、货币金银等多个岗位默默耕耘。他连续多年考核优秀、获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德奖”等,比荣誉更闪亮的,是他那始终如一的奉献与坚守。
四次“冲锋”诠释生命大义
转业后,张浩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危急时刻,他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1985年,刚退伍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分行担任司机的张浩,在一次出车返程途经青年路时,偶遇一起意外事故:一位老人头部受伤血流不止,儿子抱着她坐地痛哭。他果断停车,将老人扶上车,疾驰送往医院,并主动帮忙挂号、垫付医药费,直至老人情况稳定才默默离开,未曾留下姓名。在那个没有手机、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张浩的果断决定,挽救了一个家庭。
1990年的一天,他在徂徕镇路段见一妇女跪在路中央磕头求救——她的母亲因中毒,生命垂危。在场众人见状犹豫不前。与五年前那次经历一样,张浩根本来不及思考,他第一时间将老人抬上车,火速送医。因抢救及时,老人最终转危为安,又一个家庭因他的果敢而获重生。
更令人动容的是2000年发生的那一幕。单位宿舍楼里,液化气罐突发火情,火焰蹿出半米多高,楼内居民惊慌外逃。可是,火源如果没有被控制,恐将酿成更大的灾难。他像风一样,逆着人群冲向四楼。用毯子扑灭明火、关闭阀门,化解了一场很可能酿成惨剧的爆炸事故。他说:“那时候没时间害怕,不能等,楼里还有老人和孩子。”
2013年,邻居大姐因老伴突发疾病被困家中、敲门无应,急得不知所措。张浩又一次为群众的安危“冲锋上阵”。他顾不得个人安危,从楼顶系绳悬降破窗而入,最终救出老人。高空悬降,飞身救人,张浩就是那个“超人”。虽然整个过程只有五分钟,每一秒却都惊心动魄。
四次生死关头的抉择,他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内涵,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平民英雄”。
爱心奉献绘人生画卷
“好事不怕小,贵在日日行。”除了在危急关头显担当,张浩更把善行融入日常,用持续不断的爱心照亮他人的生活。
2015年起,他主动参与当年贫困村“结对帮扶”活动。每月两次驱车往返180多公里,帮扶宁阳县、东平县的三家蔬菜种植贫困户。当他发现蔬菜滞销烂在地里,便自掏腰包以市场价包销。他还积极牵线搭桥,将蔬菜引入战友经营的生态餐厅,建立起稳定销售渠道。他与贫困户一起“过日子”,深入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几年后,这些家庭陆续开设起微信、抖音网店,不仅成功脱贫,还盖起了新楼房。
2017年,他得知社区内有一位盲人父亲独自抚养儿子,为学费发愁。他当即捐助了3000元,并送去学习用品、联系公益组织提供过冬物资。2020年,孩子考上大学,他再次出资3000元助其圆梦。不仅如此,他还常为盲人朋友朗读新闻、陪伴就医,用声音带他“看”世界。
他连续11年义务担任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200小时,9双磨破的登山鞋见证了他疏导客流的身影;他是泰安市T60大徒步志愿者“元老”,全程参与筹备、比赛、医疗各环节,保障无数选手安全完赛。他还是定期献血者,十八年来累计献血30次,用热血传递生命温度……他用行动证明着:好人,就是把“该伸手时就伸手”变成一种本能。
如今,距离正式退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张浩依然坚守在岗位一线,依然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他说:“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即使退休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褪,还要继续做该做的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这位平凡的金融人,正用初心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安仁 赵小亮
通讯员: 马晓旭 刘元 张帅
编辑: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