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拿两证对密码被拒!银行称「防继承纠纷」,网友:借口吞钱?
发布时间:2025-05-17 17:16 浏览量:4
株洲农行的事儿本以为赔了10万慰问金就算完了,谁知道又起了新争议。那天在银行大厅,一中年大姐拿着自己和老父亲的身份证,报出密码,想帮卧床的父亲取点生活费,结果被柜员拦住了:“得要老人本人授权,不然不能取。”大姐当场就急了:“密码都对,证件也齐,我爸躺床上没法来,你们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旁边排队的大爷也跟着嘀咕:“我替老伴取钱也遇过这情况,现在取个钱咋比登天都难?”
这事儿在网上吵翻了。支持银行的人说,现在财产继承纠纷太多了,**2024年这类官司比前一年多了15%**。就像前几年有个例子,某银行没核实授权就让人代取了已故储户的钱,结果其他子女闹上法庭,银行不仅得把钱追回来,还赔了不少罚款。他们觉得银行要是不按规矩来,万一哪天储户家属找上门,“铁账、铁款、铁规章”的信誉就砸了。
可反对的声音更大。有网友说:“我自己的钱,家人拿证件来取咋就不行?银行就是想拿规定当借口,把钱扣下生利息!”想起去年有个新闻,老太太急着住院做手术,儿女在外地回不来,银行非让本人来办手续,最后还是社区开证明才取到钱。你说这规定是为了安全,可真遇到急事,咋就不能通融通融呢?
说起来,银行的规矩也不是凭空来的。早年间金融市场乱,银行倒闭的事儿常有,储户存款说没就没了。后来为了防风险,才慢慢定下这些严格的制度。就像以前农村信用社,存钱时笑脸相迎,取钱时却找各种理由推脱,老百姓吃了不少亏。现在的“三铁”信誉,其实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时代变了,以前都是现金交易,现在有转账记录、监控录像,是不是还得用老办法管新问题?
咱中国人讲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父母存钱给子女用,子女代父母取钱,在传统观念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老家有个大爷,一辈子没去过银行,退休金都是让儿子代取,突然有一天银行说不让取了,他气得直拍桌子:“我儿子取我的钱,还要啥授权?这不是把一家人当外人吗?”
可从银行角度看,现在财产分割太复杂了,有的老人有好几个子女,万一没授权就把钱给了一个人,其他子女肯定不干。就像鲍德里亚说的,现代社会的金融关系越来越像“符号交换”,钱不再是简单的实物,而是需要法律来界定归属的符号。这就导致传统家庭观念和现代金融规则撞上了——老人觉得“亲儿子不会坑我”,银行却得防着“亲儿子可能有别的心思”。
好多人说这事儿是“银行太死板”或者“储户太不讲理”,但我觉得关键不在这儿。**说白了,是金融规则没跟上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比如国外有些银行,允许子女通过视频连线证明老人意愿后代取,既保证了安全,又方便了储户。咱为啥不能学学?去年我一朋友在上海试过“远程授权”,银行工作人员和他父亲视频确认后,当天就把钱取出来了。你看,办法不是没有,就看愿不愿意改。
要我说,银行得有点“弹性”。比如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开通紧急通道,让急需用钱的人能快速办理。当然,储户也得理解银行的难处,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老人健康时就办好授权书,省得临时抓瞎。监管部门也该出台更细化的规定,啥情况能通融,啥情况必须严格,让银行和储户都有个明白账。
反正就记住一点,金融服务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不是给老百姓添堵的。就像咱河南人常说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把储户的急事儿当自己的事儿办,比啥都强。
你遇过银行“按规矩办事”却让人犯难的情况吗?最后咋解决的?
如果银行给你家人代取存款设卡,你是会据理力争还是按规矩办?
你觉得银行该为特殊情况开“绿色通道”吗?谁来担这个风险?